随着国科生命健康创新园入选浙江省第15批小微企业园,目前滨海新区已拥有省级小微企业园13个,其中有两个产业园被评为绍兴市2024年度小微企业园绩效评价生产制造类A级。
在区域经济的版图中,小微企业园看似体量不大,却能迸发惊人能量。滨海新区13个省级小微企业园,虽以“小微”为名,却在产业布局、竞争优势与发展动力上展现出“大格局”。13个园区各有特色定位,各有差异发展智慧,各有市场竞争法宝,在这里,小微企业实现优势互补与产业融合,小小园区实现从“简单厂房聚集地”到“新型产业生态圈”的转型突围,形成了小微企业园高质量发展的“滨海方案”。
从数量到质量,从规模到活力,滨海小微企业园彰显出“小而强”的发展优势,形成了产业集聚的“集团军”效应。滨海新区在发展小微企业园时,破解了“千园一面”的同质化困局,致力于打造“各美其美”的差异化格局,使每个园区都有共赢未来的绝技绝活。如巴鲁特时尚产业园紧扣绍兴纺织产业根基,深耕服装全产业链,打造特色时尚产业生态,让“面料+设计+制造+销售”形成闭环优势;国科生命健康创新园瞄准生物医药高端领域,依托专业运营团队与智慧管理平台,在数字化服务与产学研对接上做足文章,成为细分领域的“优选之地”;中节能(绍兴)环保产业园则扛起绿色大旗,293亩的园区不仅聚焦企业绿色生产,更从能源结构优化、环保设施完善等方面发力,以集群效应带动产业绿色转型。三个园区有三种定位与三种优势,却共同指向精准匹配产业需求的发展逻辑,园区不贪大求全,只精耕细作,在细分领域做深做透,让“小而专”“小而特”成为核心竞争力。
小微企业园从“厂房聚集地”到“产业生态圈”的蜕变,让“滨海经验”具有显著的推广价值。我们可以从中看出其“全链条管理”背后的“培育+扶持+监管”完整体系,既为园区发展划定红线,也为企业成长注入活水;数智化赋能推进了“感知、联动、分析、决策”的一体化,并在金融、知识产权、供需撮合等11个领域提供专业服务,让小微企业更专注于核心业务,优化了园区的营商环境。
小微企业园是滨海经济的“活力细胞”,其发展质量直接关系到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成色。13个省级小微企业园的成功实践告诉我们,只要找准差异化定位、构建全链条服务、坚持创新绿色发展,“小园区”也能释放“大活力”。
作者:亦 声 编辑:严心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