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投身一线实践 反哺课堂育人 滨海新区多校推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2025-10-23 07:50

来源:

近年来,滨海新区多所院校聚焦“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以“校企协同、教学反哺、多元培育”为核心路径,推动教师教学能力与行业实践能力综合培养,为企业注入创新动能,助力学生接轨行业需求,夯实了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人才根基。

扎根企业沃土

助力产教协同

今年暑假,浙江邮电职业技术学院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教师王可伟,走进浙江优奕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开展为期42天的暑期实践。其间,他带领团队参与绍兴一大型国企重点地产投资项目的宣传企划案设计,创新性地将绍兴方言融入专业体育赛事配音,开发出系列MG动画(图形动画)宣传短片。这种“在地化创意”不仅获得了市场认可,更成为专业教学中“地域文化数字化表达”的鲜活案例。

实践结束后,王可伟团队同步开发2个教学案例,优化4门专业课程,并与企业共建“数字传媒产教融合工作室”。

“只有真正扎根产业,才能知道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才能让课堂教学不与实践脱节。”王可伟的话道出了“双师”实践的核心价值。

记者了解到,浙江邮电职业技术学院也正在鼓励推动深化此类合作,为数字创意产业培育“懂技术、有创意、能实战”的复合型人才,更多来自高校的“双师型”教师成为深入产业一线的实践者。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绍兴校区国际贸易专业教师范越龙,挂职锻炼与企业实践双向发力。他自2024年起在浙江省贸促会挂职,专注于我省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应用型研究,为政府施政和企业发展提供决策参考;通过深入企业实践,将企业一线业务案例和技术技能转化为教学资源,主编的《外贸跟单操作》教材被评为浙江省重点教材。这些实践不仅让他的课程更贴近行业实际,更助力学生在赛事中有所突破。在2021年至2025年浙江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互联网+国际经济与贸易”赛项中,范越龙指导学生连续5年斩获团体一等奖。

感受行业前沿

了解职场需求

“让教学接轨社会‘四新(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知识’,是‘双师型’教师的核心使命。”绍兴市职业教育中心(绍兴技师学院)相关工作人员介绍,教师下企业、学前沿,让学生成为直接受益者。

据介绍,该校要求全校专业教师每年利用节假日下企业实践至少30天,目前154名专业课教师中,“双师型”教师达145人,占比94.16%。“这些教师不仅要联系企业建实习基地,更要带着课题学技术、攻难关,把企业的新产品、新工艺带回课堂。”该校相关负责人道。

绍兴市职业教育中心(绍兴技师学院)现代服务学院烹饪专业教师姚远,此前在绍兴“古城北大院”开展为期一个多月的交流实践。“每天和企业员工一起研发新菜品、梳理运营流程,不仅摸清了餐饮行业的最新趋势,还和企业联合开发了多道特色菜。”姚远表示,这些经历让他的烹饪课不再局限于“做菜”,更能讲运营、谈创新,让学生提前了解职场需求。

该校数字信息学院教师林佳佳则聚焦技术与教学方法。去年年底,她赴四川成都联想集团参与企业实践,不仅掌握了微信小程序开发技术与模块化设计思想,还学会了“项目驱动教学法(PBL)”。返校后,她立即改进《Python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借鉴小程序模块化思想优化代码教学,并设计多个贴近企业实际的PBL项目。“学生反馈思路更清晰、目标更明确,课堂参与度比以前高了不少。”林佳佳说。

优化队伍结构

提升“双师”素养

如何持续加快高质量“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给出了“引才+培育”的解决方案,通过拓宽来源、深化合作,构建起可持续的培育体系。

在“引才”环节,学校将国家级能工巧匠、全国技术能手、行业特殊专长人才纳入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同时在专任教师招聘中明确“企业工作经验”要求。近3年招聘的专任教师中,有企业工作经历者占比达60%,从源头提升队伍“双师”素养。此外,学校还修订兼职教师管理办法,聘任校企合作单位的能工巧匠、优秀工程师、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等担任兼职教师,以“专兼结合”优化队伍结构。

在“培育”环节,该校联合企业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基地,将教师下企业实践与个人职业发展规划绑定。“不是简单‘打卡’实践,而是要求教师带着课题、任务去。”学校相关负责人介绍,教师在实践中不仅能提升专业技能,还能收集企业案例、更新教学内容,让课堂与生产实际同步。

滨海新区多所院校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实践,正形成“教育赋能产业、产业反哺教育”的良性循环。随着校企合作的持续深化,“双师型”教师将进一步成为连接校园与职场的纽带,为新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与产业升级注入更多活力。

作者:越牛新闻见习记者 朱灵斐 编辑:严心愉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