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无声世界的“追光者”

2025-10-22 15:10

来源:

在绍兴,有这样一位特殊的播报员——最近4年的绍兴市两会期间,电视荧幕右下角的“小窗口”里,她身着红色西装,用精准流畅的手语,将政府工作报告“说”给全市上万名听障人士;荧幕之下,她站在特教讲台前,用9年时光陪伴学生成长,在无声世界里搭建起爱与沟通的桥梁。她就是绍兴市特殊教育中心学校教师王胤,一位在平凡岗位上书写坚守的“追光者”。

2016年,王胤告别熟悉的普校讲台,走进绍兴市特殊教育中心学校。第一次见到小夕时,那个紧紧攥着母亲衣角、眼神躲闪的女孩,让她瞬间读懂了特教工作的重量,这些孩子需要的,不仅是知识,更是陪伴。

“孩子自小经历多场手术,体质弱,自理能力也不好……”小夕妈妈哽咽的话音未落,王胤已悄悄将责任担在肩上。自此,她总是用心地关注着小夕:课堂上多留一份心,课间时多问一句需求,帮小夕慢慢适应校园生活。

一个飘雨的清晨,王胤在厕所隔间发现了手足无措的小夕。孩子不小心弄脏了衣物,正站在原地紧张得泛红了眼眶。没有丝毫犹豫,王胤轻轻拉起小夕的手,带她回到宿舍,打来温水细细擦拭,换上干净衣物,等一切料理妥当,才拨通了家长的电话。

9年时光里,这样的事早已成了王胤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她教学生握笔写字,帮他们整理衣角,听他们用不太清晰的发音说“老师好”,陪他们在受挫时默默落泪。“特教老师就像‘螺丝钉’,看似微小,却出现在孩子最需要的地方。”王胤说。

平台的“搭建师”

“听障学生更需要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面对学生沟通受限、社会参与度较低的状况,王胤总在思考:如何让这些孩子走出校园,被更多人看见?

2019年,“越马”组委会公开招募志愿者的消息传来,王胤眼前一亮:“很多学生热情、细心,一定能做好!”她主动对接组委会,反复沟通听障学生的优势与适配岗位,最终,绍兴市第一支由听障学生组成的青年志愿队成立了。

比赛当天,这支志愿队格外亮眼:他们在补给站为选手递水,在赛道旁举牌加油,用微笑和手势传递着温暖。尽管无法用语言交流,他们认真的模样却赢得了认可。“看到孩子们站在人群中自信的样子,我比谁都开心。”王胤说。

沟通的“架桥人”

2021年的一次紧急外勤,让王胤对“沟通”的意义有了更深的理解。当时,柯桥区一位年逾六旬的听障人士突发情绪失控,疾控中心紧急联系绍兴市特殊教育中心学校,王胤与同事立刻前往协助。

初见老人时,他正激动地比画着,碎片式的手势难以拼凑出完整信息。王胤一边用温和的眼神安抚,一边耐心引导,终于从断断续续的交流中捕捉到关键信息:老人误将清洁丸剂当成药丸吞服了。她立刻将情况汇报给疾控人员,老人最终转危为安。

“如果当时没人懂手语,后果不堪设想。”这件事像一块石头压在王胤心上,也让她萌生了推广国家通用手语的想法。此后,她开始奔波于医院、银行、社区,开设手语公益课堂。5年来,她累计开展线下培训20余次,覆盖500余人,用双手打破了一个又一个沟通壁垒。

2022年绍兴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开幕式首次加入了手语翻译播报,由王胤担任手语播报员。当收到听障人士发来的“终于能‘听见’两会了”的消息时,王胤很开心:“我的‘小窗口’,成了他们了解世界的‘大通道’。”

从普校到特教,从课堂到社会,王胤的每一步都走得坚定而温暖。“我只是接过了前辈的接力棒,想让更多听障人士感受到温暖,看到希望。”王胤说,未来她还会继续在无声世界里“追光”,让每一份热爱与坚守,都能在时光里绽放光芒。

近日,上虞区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康居路校区迎来了两位特殊的“讲师”——由位于上虞区的杭州湾具身智能创新中心研发的机器人与机器狗。一场别开生面的科技体验活动在该校精彩上演,为学生们带来一堂沉浸式的科技启蒙课,同时也为本地科创企业与基础教育开展互动提供了新思路。

(内容来源:绍兴日报)

作者: 编辑:徐盈盈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