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杭州湾上虞经济技术开发区,浙江安诺芳胺化学品有限公司与毗邻的浙江捷盛化学工业有限公司之间,一条专用管道连接起了废硫酸的“重生之路”:每天,两三百吨来自安诺芳胺生产线上浓度为88%的废酸被稳定地输送至捷盛化工,经核心技术提浓至98%后,又作为生产原料回注安诺芳胺的产业链。

企业建设专用装置打造废酸”重生“之路。
这条高效的“重生之路”建成之前,废酸处置曾是企业与城市共同面临的环保难题。作为深耕染料化工领域、多年蝉联中国精细化工百强榜首的龙头,龙盛集团在创造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其庞大的生产规模也伴随着巨量的工业废弃物产生量。旗下如安诺芳胺产生的这类高浓度废酸,被列为危险废物,如何安全、合规且经济地处置,一直是困扰行业可持续发展的“老大难”。
“过去行业内普遍采用中和法,不仅会产生大量难以处理的废渣,也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集团有关负责人坦言,企业也曾探索过危废直接回用或传统浓缩等路径,却因影响产品品质或能耗成本过高而难以持续。这当然不是龙盛一家的困境,在印染、化工、医药产业集聚的绍兴,如何为工业废酸、废盐等潜藏着环保隐患的危险废物找到出路,是众多民营企业长期背负的沉重负担。
近年来,随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内涵不断丰富与拓展,人们开始重新审视废弃物的价值所在——它本身是一种生态资源,只是被放错了位置。2019年,绍兴成为全国首批也是省内唯一的“无废城市”建设试点,为破题提供了绝佳的契机。
次年7月,我市以制度创新破题,在全省创造性出台《绍兴市特定类别危险废物定向“点对点”利用试点工作制度》,明确“四个特定”,即特定种类、特定环节、特定企业和特定用途,探索打通企业之间危险废物资源化利用的壁垒。
2021年,安诺芳胺与捷盛化工之间的88%稀酸循环利用项目,凭借其成熟的技术与内部协同优势,被列入首批试点名单。在政策的精准指引下,龙盛集团迅速制订了详尽的《废酸定向“点对点”利用工作方案》,
并通过专家论证与主管部门审批,为这条管道赋予了合规的“身份证”,转化为一条资源化、价值化的绿色通道。
如今,管道所承载的已不仅是一股股液体,更是一套精准高效的“点对点”资源循环模式。它巧妙地在安诺芳胺与捷盛化工之间建起了一个废酸处置与再生的完美闭环:安诺芳胺彻底告别了过去将废酸作为危废委托外部高价处置的负担,捷盛化工则凭借其创新的“三氧化硫转化气提浓”工艺“点废为金”,将废酸转变为工业级浓硫酸后“反哺”回安诺芳胺或集团其他生产单元,作为分散染料和液亚等产品的生产原料,实现了从“废弃物”到“生产资料”的华丽转身。
这一变革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益。项目运行4年来,年废酸处置量约7.5万吨,相当于每年直接从源头减少危废7.5万吨,每年可得到约12万吨98%的硫酸回用于生产。截至今年上半年,该项目已完成184笔安全转运,预计全年因节约处置费和原料采购费可降本1600万元。在减排方面,该模式每年可减少蒸汽使用量约4万吨、二氧化碳减排1.2万吨,兼具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不仅如此,龙盛集团还依托其强大的“一体化”产业平台,系统构建了一套更为精细的硫酸资源梯级利用网络。在这一网络中,不同浓度、不同来源的废酸被“精准投喂”至最适宜的生产环节。例如,浓度为69%的稀硫酸经初步提浓后,可进入下一道工序继续“深造”;其他生产环节产生的稀硫酸则被用于水解等原料用酸……这套“吃干榨净”的组合拳,真正实现了危废资源化循环综合利用,年综合利用量可达14万吨,将绿色发展的内涵拓展到生产的每一个角落。
除龙盛项目外,我市还及时为浙江长征化工与浙江迪邦化工等“点对点”利用项目办理许可证豁免延期,持续拓宽资源化利用渠道。数据显示,2024年全市已有29.73万吨特定类别危险废物通过此类方式实现资源化利用,合计为企业节约成本约2.63亿元。
从一家企业的内部循环,到全市域的资源化网络,绍兴正用实际行动证明,守护绿水青山与创造金山银山,完全能够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并行不悖、相得益彰。
(内容来源:绍兴日报)
作者: 编辑:徐盈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