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安“薪”,安心!绍兴交出一份亮眼成绩单

2025-10-21 16:23

来源:

近日,位于镜湖新区的一处工地里,300余名工人、20多个班组正在有条不紊地推动着工程建设,工人们脸上挂着笑容,充满着干劲,最显眼的是,每个工人的安全帽上还贴着一个特别的二维码。

“每个工人进场都经过实名登记,安全帽上的二维码正是他们在项目上的‘电子身份证’。”工地的项目经理、浙江中成建工集团有限公司的王云向记者介绍,自去年11月项目开工后便启用了智慧工地管理平台,今年更是结合越城区“2263”治理新模式,在该平台上新创了“码上安薪”模块,并特意将该模块二维码粘贴在工地显眼位置及工人安全帽上,扫一扫二维码,工资明细一目了然;动动手指提交申诉,欠薪问题快速解决。

江西籍泥工廖大山初到工地时,曾因工资发放犯过愁:月初来的,着急等到月底最后一天也没收到工资,咋回事嘞?后来经工友提醒,他扫描安全帽上的二维码反映情况,很快就收到回复。原来工地是月底统计考勤、月初发薪,是自己没了解清楚流程。一个二维码,马上就解开了误会。“现在半年了,每个月工资都能准时到账,有啥情况扫扫码就知道了,干活也都很安心!”廖大山笑着说。

而他的工友、今年8月新入职的木工孙波也亲身体验了这套系统的便捷。他在9月9日发现上月工地工资没有按时到账,便扫描安全帽上的二维码反映了问题。当天就得到了回复,原来是因为信息录入延迟,工资早在9月3日就发放了。“心里一下子踏实了。要是以前,可能就要打12345投诉了。”孙波感慨道。

“工人一扫‘码上安薪’,就能进入模块投诉欠薪问题,劳资员和我在后台迅速接收信息,简单问题当天解决,复杂的3天肯定有结果。”王云表示,自新模式运行以来,该工地所有欠薪纠纷都在工地内部解决,实现了“纠纷不出工地、投诉不出围墙”。

那如何保证二维码里的数据清晰准确呢?记者了解到,工人上岗前要实名登记和签订电子劳动合同,工作时要实名考勤,最关键的离场环节,需要本人、班组长、分包方和总包方四方现场确认,并手持身份证和结算单拍照存档,就像企业上班打卡一样,工人每天的考勤都记在系统里,工资按考勤算得明明白白。

而且除了二维码投诉通道,工地还按班组设立了专门微信群,劳资员、安全员等均在群内,每月公示考勤表、工资单,工人核对签字后再发薪,工资发放前还会在群里公示考勤记录、工资清单,工人随时可以核对。这种透明化的管理方式,有效避免了因信息不对称产生的误会,大大提高了问题解决效率。

如今在越城212个在建工地,这样的“安心码+微信群”已成为标配,而其背后的“欠薪纠纷不出工地2263”治理新模式更是一个成果显著的创举。“‘2263’即压实建设单位、总包单位2个主体责任,运行‘二维码+微信群’2套管理模式,落实‘实名登记、实名考勤、实名发薪、实时调处、实名清账、实名闭环’6个工作环节,保障‘资金到位、监督到位、奖惩到位’3项到位机制。”越城区人力社保局相关负责人说,建筑工地是欠薪纠纷的高发区,如今通过数字化手段打通信息壁垒,完善监督和奖惩机制,实现薪资发放过程全留痕、信息全透明、处置全闭环。

截至目前,全区已通过新模式累计内部化解矛盾纠纷400余起,欠薪线索实现同比、环比双下降,同比降幅排名全市第一、全省前列。该治理模式成功入选2025年全省人社领域优秀改革项目。

同时,记者从市人力社保局了解到,今年来绍兴大力开展欠薪治理,引导各区、县(市),滨海新区根据自身实际探索治理新模式,全力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除了越城区的“2263”模式,诸暨市也探索搭建建设领域“实名、实薪、实时、实卡”管理平台,相关项目欠薪量明显下降。今年截至10月20日,绍兴市欠薪投诉总量已同比下降1.41%,情况在全省颇为亮眼。

“接下去,‘2263’治理新模式马上就要向全市推广,人员流动大、账目混乱、责任不清等一系列建筑行业顽疾,将在新模式下得到有效治理,方便更多建筑工人快速维权。”市人力社保局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内容来源:绍兴晚报)

作者:越牛新闻记者 王文其 编辑:姜京和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