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是绍兴博物馆府山馆开放的最后一天。这座陪伴市民15年的文化地标的一系列温情告别活动,引来6000余名访客排队前来“打卡”,见证绍兴博物馆的“辞旧迎新”。
这6000余名访客,大多不是第一次走进“绍博”,之所以在“关门秀”上排队“打卡”,完全是一种留恋与怀旧。这些年来,绍兴博物馆越来越火热,一方面说明人们探索文化的求知意识在增强,另一方面印证了市民认同2500年古城,通过探馆看展更深入地了解绍兴的历史,了解我们“从哪里来”的命题,更加坚定“向何处去”的信念。
绍兴博物馆的“辞旧迎新”不仅是仪式感动人心弦,更是因为馆藏的文脉唤醒了市民和游客的情怀,这是一份深藏内心的文化记忆、时光链接,更寄托着人们对新馆的殷切期待。作为越文化的重要展示窗口,绍兴博物馆凭借馆内陈列的越地文物和讲述的古城历史,已成为市民触摸文化、感知乡愁的载体。大家期待着这个承载文化记忆的空间,能始终是连接过去与现在的纽带。最后一次与老馆进行文化对话之所以引流无数,其实是一场集体意识的文化守望。
老馆谢幕,新馆开放在即,我们既要延续老馆的这份文化情怀,更要满足人们对于新馆“上新”的期待,要让新馆接住老馆的情怀“接力棒”,成为“情怀延续区”。譬如将老馆的经典展陈元素复刻其中,比如保留部分老馆的展柜设计,展示闭馆仪式上市民的留言与作品,让参观者能找到熟悉的“文化记忆点”。再如,在展陈内容上结合数字科技提升体验感,利用VR技术还原越地古代生活场景,让游客“穿越”回历史现场,增强文化参与感与观展新鲜感。
绍兴博物馆的“辞旧迎新”,不是简单的空间更迭,而是文化情怀的传承升级。告别是为了重新起航,情怀是对本土文化的珍重,新馆唯有守住文化根脉、延续情感联结、创新体验形式,才能成为触动人心的文化地标,才能让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座家乡的博物馆。
(内容来源:绍兴日报)
作者:钱科峰 编辑:方嘉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