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沉默寡言 是“贵人语迟”?

2025-10-20 10:10

来源:

日前,1岁半的男孩小阳(化名)在家长的陪同下来到柯桥区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门诊。据了解,原本小阳已经能清晰地喊出“妈妈”“爸爸”。然而,半年后,小阳突然变得沉默寡言,不再开口叫父母了,甚至对家人的呼唤也很少回应。在玩耍时,他一般用手势来表达自己的需求,比如想要玩具就伸手去指,肚子饿了就拍拍肚子。而且,他的眼神交流明显减少,和家人对视的时间很短。经过详细评估,医生怀疑小阳可能存在孤独症谱系障碍倾向,存在语言发育迟缓以及社交互动方面的问题。

无独有偶,8岁男孩小宇(化名)不仅语言表达困难,还伴有严重的情绪行为问题。在课堂上,小宇经常坐不住,老师提问时,要么不回答,要么着急地尖叫,和小朋友玩耍时,也经常因为一点小事就发脾气。

医生评估后发现,小宇存在注意力缺陷和多动的问题,这严重影响了他的语言学习。由于注意力不集中,小宇很难专注于语言的学习和模仿,导致语言发育迟缓。语言障碍又让他在社交中屡屡受挫,无法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从而引发了情绪行为问题。这种情绪行为问题又进一步分散了小宇的注意力,使他更难投入到语言学习中,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区妇保院儿童保健科主任金月琴介绍,孩子的语言发育有一定的规律,12月龄时应能说出“妈妈”“爸爸”等简单词汇;18月龄词汇量需达20个以上;24月龄应能组合2-3个词表达需求。如果孩子未达到这些标准,甚至出现“语言倒退”“眼神交流少”等预警信号,家长一定要引起重视,立即带孩子就医。

语言康复训练是个性化干预的重要内容。金月琴建议,日常生活中,家长要增加与孩子的语言刺激互动,每天进行对话式交流,描述日常活动;减少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避免用视频代替真人互动;鼓励孩子与同龄人玩耍。对于存在共病的孩子,还需要结合心理与行为干预,对多动儿童进行行为管理、感觉统合训练等,改善他们的注意力。

“有些家长对孩子语言系统的发育存在认知误区,比如‘孩子长大了自然会说话’‘贵人语迟’等,但这种说法并没有科学依据。语言发育一定要抓住黄金期,如果有早期症状家长一定要及时干预,避免对身心都造成更大的影响。”金月琴说。

(内容来源:柯桥日报)

作者: 编辑:徐盈盈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