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西安易俗社浙江巡演开启,首站来绍邀您体验秦腔魅力

2025-10-20 09:42

来源:

西安易俗社

10月22日至29日,由浙江省委宣传部、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浙江演艺集团与西安易俗社共同承办的“西部文化东部行”西安易俗社原创剧目巡回演出,将在浙江省绍兴市、金华市、杭州市三地剧院陆续开演。活动旨在通过巡演促进东西部文化交流,推动传统文化传播,展现文学与文艺的交融。今年巡演首站将于10月22日—23日在绍兴举办

秦腔作为中国最古老的戏曲剧种之一、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跨省巡演正是响应国家文化战略的生动实践。此次巡演,西安易俗社将携《双锦衣》(前后本)、《三滴血》、《昭君行》三部原创秦腔大戏,以激昂的唱腔、精湛的表演,为浙江观众展现秦腔艺术的独特魅力。

根据演出计划,10月22日、23日19时,秦腔大戏《双锦衣》上下本将在绍兴市文化馆百姓剧场拉开巡演序幕。在绍巡演为公益惠民演出,欢迎广大市民当场观看。随后,《三滴血》《昭君行》两部口碑之作将接连上演:10月25日至26日登台金华·中国婺剧院,10月28日至29日于杭州运河大剧院压轴登场。金秋十月,从苍茫的黄土高坡到温婉的江南水乡,铿锵秦韵将在浙江大地回荡,见证中华文脉的生生不息。

鲁迅亲笔题赠“古调独弹”匾额

巡演首站为何会选择绍兴?这与秦腔大戏《双锦衣》颇有渊源。该剧的作者吕南仲是绍兴人,清末附生。他虽是南方人,却酷爱秦腔,曾担任易俗社第八任社长。1924年夏,文学巨匠鲁迅先生赴西安讲学时专程观看易俗社《双锦衣》等剧目,深受震撼,捐资50大洋支持剧社发展,并亲笔题赠“古调独弹”匾额。当时,鲁迅先生曾评价吕南仲先生“绍兴人编写秦腔剧本,并在秦腔中落户,很是难得。”这段佳话不仅结下了绍兴与西安的深厚情谊,更是缔造了文学与文艺的不朽奇缘。

《双锦衣》全剧分前后两本,该剧以张邦昌偕逆为背景而编写该剧,首演于1920年,已活跃在秦腔舞台105载。此次,西安易俗社携《双锦衣》赴鲁迅故乡绍兴演出,既是对先贤文化情怀的致敬,更是一场跨越时空的文明对话

该剧讲述南宋时洛阳乡官姜景范长女姜雪春与王善、次女姜琴秋与学生吴给之间由于爱情纠葛所牵扯出的一系列复杂桥段。同时,该剧又将辅佐南宋康王,抵制金兵侵略这一时代大潮融入其中,把“小家”的情感纠葛置身于“大国”的安危之中,传递出“国安家亦安”的理念,笔调于含蓄中蕴藏激扬,场面恢宏,气势磅礴,唱词写的也相当优美。

据了解,易俗社原名“陕西伶学社”,是著名的秦腔科班,创始人为孙仁玉,该社以“辅助社会教育,启迪民智,移风易俗”为宗旨。将文化教育、戏曲训练、演出实践结合起来,培养了大批戏曲人才,创作和演出了许多优秀剧目,对戏曲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对戏曲改良起到了示范作用。西安易俗社作为百年剧社,其113年的传承史本身就是中国近现代文化转型的活态见证。

据主办方介绍,本次巡演立足“西部文化东部行”定位,将秦腔这一承载黄河文明基因的国家级非遗,与江南文化的细腻雅致进行创造性融合。《双锦衣》中“家国情怀”的时代印记,《昭君行》中“汉匈和合”的历史叙事,《三滴血》中“公案大剧”的戏曲精粹,在绍兴、金华、杭州等地的依次巡演,既呼应了鲁迅“古调独弹”的文化期许,更以“丝路精神”串联起东西部文化血脉——通过秦腔的刚劲与江南美学的柔婉对话,打破地域文化壁垒,实证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内在统一性。

作者:越牛新闻记者 高建峰 编辑:王春泥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