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苏州古城内,静卧着一座颇具传奇色彩的临水宅第——邓宅,坐落于仓桥浜33、34号,其北枕桃花河,东傍仓桥浜河,是苏州现存为数不多、仍完整保留“两面临河”空间格局的清代民居建筑。记者获悉,目前这座百年老宅已实施保护修缮工程,即将重现昔日水巷风华。
邓宅始建于清光绪年间,属三路五进布局,占地1419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260平方米。据史料记载与邓氏后人口述,民国时期,大隆布店老板邓雪霖——清两广总督邓廷桢的后裔斥两千银圆购得此宅。建筑以垒石为基、临河构屋,不仅设有公共河埠,更在厨房内隐蔽设置一处“暗河埠”,可在匪患突发时经灶膛下登舟避险,尽显古人智慧。
文史大家顾颉刚曾在《苏州史志笔记》中提及,阊门内仓桥浜一带在晚清至民国时期经历社会变迁,邓宅也曾另作他用,此后数十年,宅子散作民居,公私产权交织,建筑功能几经更迭,留下丰富的历史印迹。
因长期缺乏系统性维缮,加之居民自行搭建改造,邓宅出现屋面渗漏、木构件糟朽、彩绘剥落、墙体歪闪等诸多病害,部分改建更是与传统风貌严重相悖,不仅破坏整体格局,影响建筑风貌,还存在安全隐患,亟待修缮。2021年,相关部门启动仓桥浜背街水巷风貌综合整治,邓宅的征收与修复计划也随之正式推进。
邓宅原有装饰构件保存较为完整,门楼砖雕、槛窗棂花、栏杆纹样等无不体现苏州工匠精湛的技艺与雅致的审美,具有极高的艺术与研究价值。此次修缮将严格遵循“不改变文物原状、最低限度干预”的保护修缮原则,最大限度保留建筑原有材料与历史信息,仅对受损部分开展科学修复与加固工作。
(2025年10月12日 《现代快报》)
作者: 编辑:徐盈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