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收获“外援”,“喜憨儿”重新出发

2025-10-20 09:13

来源:

在越城区曦之湖路上,小水滴喜憨儿洗车中心自2024年7月试营业至今,已度过了一年多时光。这家由爱心人士与特殊教育学校携手创办的洗车店,既是心智障碍青年走向社会的“过渡桥”,也是观察特殊群体就业生态的“显微镜”。一路走来,它经历了开业初期的客流高峰,遭遇了淡季经营的现实困境。正当困境难破之时,转机随之而来:育才学校与绍城育才残疾人之家深度合作,于10月9日完成店铺改造。

如今的“小水滴”,由绍城育才残疾人之家主导运营,同时承担育才学校学生实践基地功能;以公益性质为主,洗车价格调整至15元/辆,在降低市民消费门槛的同时,更着力吸纳特殊员工,为更多心智障碍青年提供就业实践的平台。

高光时刻,众人捧场“喜憨儿”

记者昨天到访“喜憨儿”洗车店时,负责人胡金娟告诉记者:店铺日均业务量正慢慢恢复,同时在有序消化前期发放的洗车券。

“喜憨儿”洗车店呱呱坠地时,收获的是一片赞誉,人气也极高。

“能拿到工资,我觉得很幸运。”2024年8月12日,20岁的小陈满脸喜悦。这一天,是小水滴喜憨儿洗车中心首次发薪,也是育才学校毕业生们自食其力的起点。

这家店的诞生,源于一场对特殊群体就业困境的回应。育才学校校长钟小平一直面临着一个难题:学校每年约有10名毕业生,因部分家长怕孩子辛苦而不愿让孩子外出工作。钟小平认为,多和社会接触、多锻炼才能提高孩子的表达能力和生活能力,让他们收获自食其力的满足感。

2023年底,爱心人士谢卫得知了这一情况,他深切体会到这些特殊家庭承受的压力。“他们需要的不是施舍,是一个能证明自己的岗位。”经过3个多月调研,他和钟小平联系后,决定投资开办洗车店——洗车流程标准化,通过反复训练就能掌握,适合心智障碍青年。小丁与小陈成了首批员工。

筹备期的每一步,都围绕“适配”二字展开。店内的余师傅成了“带教老师”,他把洗车拆成“冲水、打泡沫、再冲水、擦水渍”四个核心步骤,先让小丁、小陈用白板练动作精度,再拿学校老师的车当练习工具,连“抹布拧干至不滴水”都反复纠正。除了技术,余师傅还教他们得体穿衣、礼貌迎客。余师傅表示:“得让他们像普通上班族一样,有工作的样子。”

育才学校的支持成为项目落地的关键推力。这所占地26亩的特殊教育学校,设有洗车工坊等实训基地,其“四自”课程体系(自健、自理、自适、自立)中,职业教育模块已探索多年。钟小平介绍:“我们的学生从职高段就开始接受洗车技能培训,从洗白板的18个区域模拟,到用老师的车实际操练,每个步骤都要经过上百次练习。”这种“课堂实训+岗位实践”的模式,为洗车店输送了首批合格员工。

开业首周,靠着口碑和媒体报道,每天有近20辆车排队洗车。对这些特殊员工来说,变化的不只是拿到工资。曾经不敢与人对视的小丁,能清晰说出“这是我洗37辆车赚的钱”;小陈会主动跟顾客说“您放心,我们会擦干净”。热心的小陈甚至为来店里洗过车的顾客拉了一个微信群,方便交流。钟小平说:“这些细微变化,是任何康复课程都难以替代的——劳动带来的价值感,是特殊青年建立自信、融入社会的关键支撑。”

好事多磨,经营渐渐陷入困境

开业初期,由于各方的支持,洗车店迎来高光时刻。虽然员工不太能和顾客交流,但是他们认真的洗车态度打动了不少市民。那段时间,洗车的人排起长队,最多一天洗了14辆车。

但好景不长,由于地理位置偏僻、周边居民了解不够等原因,洗车店还是渐渐陷入困境。有时候每天只有四五辆车的洗车生意。钟小平算了一笔账:“3个人每月人力成本加上中餐以及洗车店内设备和物料的消耗支出,一天至少洗15辆车才能应付。”

记者在现场看到,该洗车店位于育才学校旁边,周边活动的人较少,也没有什么商铺,远离城市核心商业区与交通主干道,且缺乏醒目的店铺标识。非上学时段,周边人流量更少。

“若非邻居提及,我至今不知此处有一家洗车店。”居住在周边小区的市民李女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洗车店位置较偏,且周围没有市场和商店,专门为了洗车过去一趟不值得。市民王先生则表示,日常洗车更倾向于选择市中心连锁洗车店,“连锁品牌知名度高,且顺路,专程前往该店洗车在时间与路程上不划算。”

尽管该店洗车价格低于同行平均水平,且“喜憨儿”员工洗车作业较为细致,但社会认知不足导致客源稳定性差。“曾听朋友提及该店由特殊人群经营,但担心洗车质量与车辆安全,始终未敢尝试。”市民张女士在采访中直言。另有多位受访市民表示,从未接触过该店相关宣传信息,对店铺存在及服务优势毫不知情。

“多数顾客仅体验一次便不再光顾。”钟小平告诉记者,自己曾多次向顾客解释员工虽存在交流障碍,但洗车认真负责且价格优惠,仍难以改变部分顾客的固有认知,客源流失问题突出。

此外,经营困境也对店内“喜憨儿”员工情绪产生影响。曾在经营高峰时期对工作充满热情的员工小陈,目前情绪明显低落。“很多时候一天都没什么事情干。”小陈低声说,这份工作对他而言意义重大,若店铺关闭,不知未来该如何就业。

开设该店的初衷是为“喜憨儿”群体提供就业平台,帮助他们实现自食其力。但在经历一系列经营危机之后,店铺在未来如何可持续发展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

重新出发,“喜憨儿”如何走得远?

面对经营困境,小水滴喜憨儿洗车中心并未停步,在多方协同下启动升级调整:核心方向是构建“专业机构主导、公益属性优先”的特殊就业保障体系,进一步强化其对特殊群体就业的承载能力。

“喜憨儿”的困境,始终牵动着顾客的心。家住观澜豪庭小区的沈女士从开业起就定点来洗车,看着“喜憨儿”们从会洗车到洗好车,她结合日常观察提出建议:“咱们小区里电动车、自行车比汽车多,要是能加洗这两类车,不仅方便居民,孩子们也能多些活儿干。”

市民的建议很快有了落地的可能。今年起,育才学校洗车班的学生开始以实习生身份加入店铺,为服务拓展提供了人力支撑。据钟校长介绍,洗车班共有12名学生,其中7名具备基础操作能力的学生每周会来店里实训4次,3名需要持续练习的学生则在余师傅和老员工指导下从基础学起。“以前店里就两个人,忙的时候连喝水都顾不上,现在有了实习生,能分流出人手做辅助工作。”余师傅说,目前实习生已能承担初步冲洗、工具整理、擦车巾分类等工作。

核心升级在于请来外援:绍城育才残疾人之家介入并主导运营。今年以来,育才学校与绍城育才残疾人之家深化合作,并于10月9日完成店铺改造。此次调整标志着店铺从“民间爱心项目”转向“专业机构运营的公益就业平台”,核心定位进一步明确:一是由绍城育才残疾人之家全面负责运营管理,提升专业化水平;二是保留育才学校学生实践基地功能,持续衔接“课堂—岗位”实训;三是强化公益属性,通过成本控制与定价优化,确保特殊群体就业岗位稳定。

改造后的“小水滴”,定位更明确:由绍城育才残疾人之家主导运营,同时承担育才学校学生实践基地的功能,以公益性质为主。为贴合公益属性,洗车价格调整至15元/辆,更低的定价既能让周边居民接受,也更符合项目“帮扶特殊群体就业”的初衷。钟校长表示,这样的定位能让店铺容纳更多“喜憨儿”员工,给他们提供实践与成长的平台。

当前,店铺运营与人员培训同步推进。绍城育才残疾人之家现有17位残疾人,其中四五位固定在洗车店工作,服务时间为每周一至周五。考虑到部分员工仍处于技能提升阶段,暂无法独立完成全流程洗车作业,日常洗车需要几人协作配合。从最近几天的运营数据看,店铺日均业务量恢复到5辆以上,同时有序消化前期发放的洗车券。这一运营方法在保障顾客权益的同时,为员工提供稳定的实操机会。

胡金娟表示,未来希望吸纳更多具备一定技能基础的特殊青年加入,逐步扩大帮扶范围,让这个平台成为更多特殊群体自食其力的起点。

(内容来源:绍兴日报)

作者: 编辑:徐盈盈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