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奏响共同富裕“交响曲”

2025-10-20 09:13

来源:

日前,“稽山鉴水·低空芯城”发展轴成功入选第二批省级“县城—中心镇—重点村”发展轴名单。这是越城区新一轮发展前瞻风向,是越城区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

今年以来,越城区全面落实市委关于“六战攻坚”的战略部署,以缩小“三大差距”为主攻方向,依托党建引领统筹推进强城、兴村、融合发展,聚焦建强发展轴、打造共富片区、增进民生福祉等工作重点,全力打好共富总体战,孜孜不倦打造最具幸福感城区,为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提供更多越城实践。

统筹谋划

擘画城乡融合新图景

今年的浙江省委一号文件提出,以“千万工程”牵引城乡融合发展缩小“三大差距”推进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建强“县城—中心镇一重点村”发展轴。越城区迅速行动,及时编制《越城区“县城—中心镇—重点村”发展轴空间专项规划》,“稽山鉴水·低空芯城”发展轴横空出世。

该发展轴以城区为关键支撑,以中心镇为桥梁纽带,以重点村为重要节点,通过空间优化、产业联动、功能互补,推进县域内产业集群、人口集中、服务集成、资源集聚,是城乡融合发展的主要通道、缩小“三大差距”的重要载体。

“打好‘共富总体战’,其实就是千方百计缩小地区、城乡、收入‘三大差距’,这需要统筹谋划、顶层设计、整体推进,发展轴擘画了城乡融合发展新图景。”区农水局缩小“三大差距”专班负责人赵栋说。

放眼发展轴,幅员辽阔,轴域面积占全区68%,聚集了全区71%的常住人口和65%的规划新增空间。轴上,共谋划项目32个,其中强城项目11个、兴村项目12个、融合项目9个,总投资463亿元,当年投资71.69亿元。

位于鉴水科技城的越城区科创综合服务产业园是轴线上的项目之一。该产业园二期项目正在热火朝天地建设中。据了解,二期项目共有4幢独立办公楼,于今年春节前夕动工,如今已进入主体施工阶段,预计2027年9月完工,建成后将成为科创产业发展的重要承载空间。

“整个产业园共有三期,一期建成已投入使用,即越城区企业综合服务中心,为企业提供政务审批服务,三期建设尚在规划中。项目建设的同时,我们还要提升周边村庄河道环境,这里将是科研孵化、产业赋能、生态优化之地。”越城区城发集团工程二部负责人冯正治说。

在轴线上,“稽山桃源”“云谷风秦”“酒香有戏”“放翁牧歌”和“鉴湖水韵”等五大共富片区,像一颗颗明珠,璀璨夺目。以“稽山桃源”共富片区为例,该共富片区以上旺村为重点村,带动周边倪家溇村、乌石村、红山村、义峰村共同发展。统筹片区内资源,打造“茶产业共富链”,同时串联片区内旅游节点,构建“吃住行游购娱”全要素乡村游体系,打造乡村近郊农文旅融合示范地。

据了解,共富片区即组团式发展,以重点村为重要节点,联结周边若干个地理区域相邻、资源禀赋相近、产业特色相似的村,推进多村联动发展,构建美丽成片、产业成群、服务成网的一体化发展格局,推动美丽乡村、美丽经济和美好生活有机融合,实现强村带弱村、先富带后富、区域共同富。目前,“稽山桃源”和“云谷风秦”已入选省级共富片区,“酒香有戏”入选市级共富片区。

多向发力

拓展增收致富新路径

今年以来,越城区围绕激活“产业—就业—人才”动力链,拓宽就业渠道,优化收入结构,进一步缩小“三大差距”。

越城区坚持就业优先和人才强区战略相结合,双向发力破解“就业难”与“招工难”问题,建平台、拓渠道,让求职者“就业有门”;引人才、强技能,助企业家“用工有才”,努力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

“年初以来,先后开展了‘越·就业’服务提升行动、‘留在绍兴·筑梦越城’等活动,开行了‘活力绍兴·智引全球’招才引智专列,还举办了全市首届无人机驾驶员场景应用职业技能大赛等,取得了丰硕成果。”越城区人社局有关人士说。

截至目前,已累计帮扶重点群体11421人,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发放公益性岗位补贴23.34万元。赴省外18个城市、20余所高校开展招聘、宣讲活动,服务企业89家次,提供岗位1738个,收获简历2055份。邀请55所省外高校的师生共623人前来,参观考察集成电路、低空经济等重点产业园区。

越城区还积极优环境、促创业,为奋斗者“创业有路”。打造“没有围墙的创业园”,结合富盛茶叶特色,探索打造抹茶小镇创业孵化特色点位;推广“场地换资源”创业服务模式,利用街道、社区闲置空间,通过免费提供场地置换技能培训、就业岗位等形式,形成“创业帮扶—公益回馈—带动就业”的良性循环。今年以来,累计发放创业类补贴30.5万元,认定创业担保贷款资格78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金额1789万元。

缩小“三大差距”,乡村振兴很关键。越城区深入践行“千万工程”经验,依托部分乡村资源优势,以“兴村共富链”为路径,大力推动“多村合作、跨域组团”发展,切实推动农民增收、集体增富,全面增强基层基础力量。

富盛镇统筹片区内资源,发挥御茶村等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推动抹茶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新增就业200余个岗位,人均年增收4万~8万元。培育新型业态,打造上旺共创产业园,吸纳社会投资1400万元,年均增加村集体收入50万元,提供就业岗位60余个。

东浦街道以南村为重点,带动辐射周边多个村,以建设全国手工黄酒作坊集聚区和非遗技艺展示区为目标定位,形成万亩糯稻种植片区、百亩莲藕生产片区、手工黄酒作坊集聚片区、黄酒非遗技艺展示片区、文旅产业片区的“一带双核五片区”手工黄酒全产业链布局,年产黄酒20万斤左右,重现东浦“家家都酿酒、无人不饮酒”的酒乡盛况。

“集聚区内有酒坊5家,目前已投产2家,另外3家年底前投产,可带动周边村民就业200人次,带动村集体增收50万元。村民增收了,村集体钱包鼓了,可做的民生实事多了,村容村貌也能得到提升。”东浦街道未来乡村建设专班组长陈敏说。

通过政策扶持、人才培养和平台建设,吸引了大量具备新理念、新技术的“新农人”投身现代农业,积极实施现代“新农人”培育行动,深化农创客培育工程等。今年以来,全区4000余名现代“新农人”带动农民增收超8000万元。

织密网络

促进民生福祉新成效

今年以来,越城区按照民生实事“群众提、大家定、政府办”理念,突出群众有感、普遍受益,持续改善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进一步织密民生保障网络,当好民生改善的领跑者,促进民生福祉取得新成效。

基础设施是民生保障的核心要素。在地上,104国道绍兴东湖至蒿坝段改建工程等重大交通项目建设有条不紊推进;实施“三个一批”工程,全面提升农村公路品质;越乡茶竹生态环线入选浙江省“美丽农村路”生态宜居主题案例。在空中,越城区成功入选浙江省首批低空经济“先飞区”,总投资50亿元启动“512”全域低空新基建项目。在水里,杭绍甬公铁水空轨多式联运综合枢纽完成立项,古城内河乌篷船航线入选浙江省水路交旅融合品牌“泛舟浙里”项目名单。

畅通路变身“致富路”。“我们以‘路景产人’深度融合为核心,以公路建设为突破口,通过推动设施升级、打造文化品牌、集群产业工坊等系列举措,推动乡村公路从单一交通功能向‘经济走廊+文化长廊+共富引擎’转型。目前,已投入超6000万元专项资金共建‘畅安智享’共富通道,累计带动农产品销售额6600余万元。”区交通局有关人士表示。

住房是民生之要。越城区加快完善住房市场和住房保障体系,持续开展“幸福悦居”工程,一体推进好房子、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四好”建设,打造一批“好房子”示范样板,改造老旧小区16个。

公共服务是民生保障的核心内容。教育领域,越城推进义务教育公平普惠系统建设,完成凤林小学、富盛中学等4所学校新建改造;全区45所中小学食堂全面提档升级,“越·营养”校园餐提标行动,筹措840万资金先行对区属初中2.7万名在校学生进行膳食补助,让孩子们在学校吃得更好一点。医疗领域,实现“15分钟医疗服务圈”全覆盖,山区常住人口千人以下行政村“医疗服务+巡回诊疗”全覆盖,城乡群众看病更便捷。

“一老一小”是衡量民生温度的关键刻度。越城推进养老服务“爱心卡”、推广家庭养老床位建设、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居家适老化改造等普惠性养老服务供给,让老年人感受到政策暖意。健全三级养老服务网络、强化兜底养老服务保障、实施一批“小切口、大民生”项目,满足老年人多元化需求。出台《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事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加快构建“1+4+1”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切实减轻家庭生育、养育和教育成本。

实现共同富裕,既要物质富足也要精神富有。越城区进一步完善城市书房建设,形成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深入实施文体惠民工程,建设群众身边的体育场地和设施,组织各类文化下基层活动。深耕“越城好人”品牌,实施市民文明素质提升行动。百花齐放,为百姓幸福“加码”。

(内容来源:绍兴日报)

作者: 编辑:徐盈盈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