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下好乡村全面振兴“一盘棋”

2025-10-20 07:53

来源:

滨海新区依托1.2万亩保障型蔬菜基地,整合辖区内4个街道的农业资源,构建“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的“契约化共建”模式,有效带动农民增收。目前,新区已在4条兴村共富链上配套建设20余个共富工坊,吸纳就业1700余人,形成“链上有坊、坊中就业、就业促富”的良性循环。

乡村共富是乡村振兴的关键篇章。要实现共富效应最大化,必须打破村域壁垒,推动优势互补、村村融合,将分散的产业“串珠成链”,释放聚合效应。滨海新区正是通过整合4个街道的农业资源,联合各类生产主体,构建起全链式的“果蔬产销一体”共富体系,使各村突破“一亩三分地”局限,促进种植、技术、市场等要素的高效流动与配置。这种强强联合,既盘活了农村闲置资源,也让农户共享产业发展红利。

共富工坊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产业链上的关键节点。只有将其深度嵌入产业发展,才能实现持续增收。滨海新区的20余个共富工坊,正是依托4条共富链迅速起步。即便是“绍三味”这样的传统美食,也能通过“产、供、销”全链条实现小产品大效益。实践证明,工坊融入产业链,既能借助链上企业的技术、资金与市场优势降低自身经营风险,又能为村民提供稳定岗位,实现产业发展与民生改善的“双向奔赴”。

滨海新区共富链建设初战告捷,也带来三点启示:一是完善利益联结,避免“联而不合”。应深化“契约化共建”,明确企业、合作社与农户的权责,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深度绑定机制。二是强化要素整合,破解“联而不活”。政府需搭建平台,推动资金、人才、技术向共富链集聚,鼓励农技专家驻点、校企合作研产,为联合发展注入智力活水。三是深耕区域特色,避免“千链一面”。村村联合需立足自身资源与产业基础,突出特色、错位发展,避免为链而链,确保每条共富链都具有差异化竞争力。

乡村共富是一盘需统筹推进的大棋。在走上村村融合、强强联合之路后,更应持续激活资源潜能、激发创业热情,以链式思维提升乡村共富业态的黏合力,使其真正成为富民强村的重要载体、乡村振兴的坚实根基。

(越牛新闻综合绍兴日报·滨海潮声)

作者:亦 声 编辑:徐盈盈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