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尾山村位于福全街道西南部,背靠苍翠群山,门前溪水流淌,青石板路串联起白墙黛瓦的民居,是一座兼具自然风光与人文底蕴的美丽村落。
这座被屃石湖环抱的村落,因山形似龙尾得名,更流传着吴越王钱镠斩龙治水的传说,水上舞龙便是村民为纪念先辈事迹演化的民俗,也为村庄赋予了独特的“龙”元素印记。
全媒体记者 曹梦婕 文 徐晔 摄
舞龙文化“活”起来,文化赋能乡村兴
每年端午时节的屃石湖波光粼粼,两条彩龙在水面浮台上腾跃翻飞,这是龙尾山村水上舞龙表演的经典场景。“龙是我们村的‘根’,舞龙不仅是热闹,更是把老祖宗的精神传下去。”提及龙尾山村的舞龙文化,村党总支书记王云良格外动情。这项传承多年的非遗技艺,如今正成为龙尾山村文化振兴的“金字招牌”。
“水上舞龙是我们保留下来的传统文化。”王云良回忆,早年因种种原因,水上舞龙这项非遗项目衰落了,近年来,随着村民生活的改善,村里逐渐恢复水上舞龙表演。“我们动员村民积极参与,并请专业师傅指导,到2008年,村里完整恢复了水上舞龙表演。”
如今的龙尾山村成了响当当的网红村,一年一度的民俗风情节、中秋赏月等活动,更是吸引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龙尾山村舞龙队的名气也越来越大,经常应邀外出表演,水上舞龙表演成了福全街道乃至柯桥区实打实的明星节目。
非遗舞龙进校园,校村共织传承网
“水上舞龙项目是龙尾山村的特色名片,不能让老祖宗的技艺在我们手上断了根。”王云良一直担忧的这个问题,在省级文化特派员蓝珊华到来后有了转机。2024年,蓝珊华以“龙潮福动”文化品牌为抓手,推动龙尾山村与秋瑾中学共建“非遗舞龙传承计划”,探索出“专业引领—教育转化—乡村活化”的保护新路径,不仅为非遗技艺搭建起传承平台,更推动非遗舞龙从“活态传承”迈向“活态创新”。
今年5月,一场别开生面的授龙仪式在秋瑾中学举行。9月17日下午,“龙腾柯桥·非遗传承——非遗舞龙进校园”第一课在秋瑾中学体育馆开讲,此次授课对象为初中一二年级学生,课程为一学期,每两周1次45分钟的课时,教学形式采用理论课与实践课相结合,老师深入浅出地讲解舞龙历史文化、基本握杆方法与步伐要领,学生们在教练的指导下对舞龙产生了更加浓厚的兴趣。这场文化传承的接力棒正式进入系统化教学阶段。
如今的龙尾山村,文化传承已融入日常肌理。通过“龙脉传承”“龙腾文苑”“龙心育人”3项行动,融合现代元素的“龙潮福动”品牌正式亮相,为乡村文化建设带来了勃勃生机。与此同时,围绕龙尾山村的特色“龙”元素,村里设计开发了“小灵龙”文化IP及其衍生品,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探索物质富裕与精神富有并重的共富路径。
(柯桥日报)
作者: 编辑:邹俊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