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灵
在绍兴市柯桥区,有一座承载着干部培养、思想引领使命的红色学府——中共绍兴市柯桥区委党校。自1952年7月创建以来,它始终与时代同频、与发展共振,如今已成为集区委党校(区行政学校)、区社会主义学校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干部教育阵地。2012年5月,位于柯岩街道杨绍路936号的新校区正式投用,30亩占地(另有40余亩山体)上,教学办公楼、后勤综合楼错落有致,18个专用教室、350人报告厅、100间客房及360个餐位的完善设施,为教育培训提供了坚实保障,更见证着这所党校在新时代的蓬勃发展。
一、实力筑基:队伍与荣誉彰显硬担当
走进柯桥区委党校,一支高素质的教职工队伍是其发展的核心动力。全校25名教职工中,高级职称者6人、中级职称者7人,14人拥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含1名博士)。这支队伍里,藏龙卧虎:9人获评全市党校系统名师,5人斩获省市精品课、特色课和优秀课奖项,1人荣获省基层宣讲优秀教师称号,3人被评为省党校系统先进工作者,3人入选市社科新人。他们以“为党育才”为己任,在三尺讲台上传道授业,在科研一线深耕细作。
过硬的实力换来了累累荣誉。2018年,在全省党校系统首批办学质量评估中,柯桥区委党校获评“优秀”等次;2024年,被授予浙江省“标杆引领类县级党校”称号,2025年被绍兴市社科联列为绍兴市新型重点培育智库。此外,它还连续多年获评全省党校系统“成绩突出集体”“科研工作优秀组织奖”,并先后荣获“三星级绿色学校”“节水型单位”“节约型机关”等称号。这些荣誉的背后,是党校人对“政治立校、质量兴校、从严治校”的执着坚守。
二、铸魂育人:基本培训筑牢思想根基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常态化培训特别是基本培训机制”,柯桥区委党校以此为指引,将“全覆盖、完整性、高质量”的要求贯穿干部培训全过程,为干部成长“补钙壮骨”。
1.依托规范化班次体系强壮党校培训“骨架”。党校联合组织部摸清培训底数,制定精准培训方案,确保“应训尽训、训当所训”。按照县级党校办学标准,科学设置进修班、培训班、专题研讨班等班次学制,为训用结合、训后考核夯实基础。“十四五”期间,累计举办各类计划内班次240余期、培训学员22400余人次,实现了关键岗位、重点人群培训全覆盖。
2.凭借系统化课程体系充实党校培训“血肉”。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性教育、履职能力提升三大模块为核心,对标中央党校进修班21门、中青班32门基本课程,构建起“主干+特色+拓展”的三维架构。“主干”课程锚定理论根基,“特色”课程深挖本土资源——开设习近平总书记留给浙江的宝贵财富解读课,守好“红色根脉”;对照“七种能力”设计教学模块,强化实践锻炼;“拓展”课程则引入前沿理念,让干部视野与时代同步。
3.健全多元化教学体系让党校培训“活”起来。党校深入挖掘区内资源,打造了叶家堰、独支馆、轻纺城展示中心等现场教学点,创新“双课双讲”点评模式,让干部在行走中感悟思想伟力。同时,借力“浙里学习”“浙里好课”等数字化平台,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培训,让优质资源普惠共享。互动式研讨、沉浸式教学、情景模拟、工作复盘等方式的运用,更让干部在仿真情景中练就处理问题、防范风险的“真功夫”。
三、守正创新:本土品牌彰显教学特色
立足柯桥沃土,党校精心培育两大教学品牌,让干部培训既接“天线”又接“地气”。
“靠作风吃饭、凭实绩说话”是柯桥的优良传统,党校以此为核心,打造作风建设教学品牌。将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纳入主体班次,把作风建设、纪律教育作为领导干部进修班、中青班的“第一课”,开设“四千精神”、政绩观等党性课程,深入开展党校“能力作风提升年”活动,让作风建设入脑入心。同时,创新传播形式:拍摄4期“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系列“不一样的思政课”,开展“百场宣讲下基层”活动,上半年累计宣讲133场,受众超1.3万人次。更深挖本土文化富矿,打造“东湖农场”“一钱太守纪念馆”“商阿大纪念馆”等现场教学基地,用柯桥故事诠释作风内涵。
“坚持和深化驻村指导员制度”教学品牌则彰显了党校的“本土智慧”。依托与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的合作成果,党校深化驻村指导员研究中心建设,深入挖掘驻村指导员制度的实践价值。通过驻村指导员制度传承馆、兰亭街道谢家坞村等现场教学点,开发理论课、案例课、现场教学课等系列课程,其中案例课还获得省委党校精品课优秀奖。“红色研学游”等主题活动的开展,让“驻村指导员制度”从实践上升为理论,再从课堂回归到基层。
四、砥砺前行:“三个坚持”锻造红色学府
柯桥区委党校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政治立校、质量兴校、从严治校”的坚定实践。
1.坚持政治立校,把准办学“方向盘”。党校紧扣“紧贴中心、服务大局”的要求,找准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点。“十四五”期间,撰写报送咨政决策75期(含学员成果),批示67期。其中1项成果获省领导批示,5项成果获市主要领导批示肯定,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了“党校智慧”。同时,深化教研咨宣一体化机制,推进党的创新理论教学改革,实施干部培训“政治辅导员制度”,确保培训始终姓“党”。
2.坚持质量兴校,擦亮办学“金名片”。党校着力完善“名师库”“课程库”“案例库”“基地库”“教材库”五库建设,深化“四名工程”,让每一期培训都“干货满满”。在现场教学方面,按“五个一”标准打造43家区级现场教学基地,让干部在实践中学习;在科研方面,鼓励教师“一专多能”,“十四五”期间,累计获评全省党校系统精品课优秀奖2门、全省社院系统精品课1门、全市党校系统精品课5门,多项课程在省市级比赛中获奖,精品课数量和质量位居全市县区级党校前列。获省、市、区各级课题立项197项,其中省级46项;在各类公开刊物发表论文78篇,在《学习时报》《中国环境报》等报刊发表理论文章93篇,其中《数字化让城市“更新”》发表在《经济日报》上,实现教学与科研相互赋能。
3.坚持从严治校,夯实办学“压舱石”。党校建立年轻干部结对培养机制,2025年以来,选派3名骨干教师赴省市党校访学,7名教师参加业务培训,2名教师参与重要专项工作,让队伍在实践中成长。组建“鉴湖思政讲师团”,2020年3月起,积极探索利用新传媒平台,制作微党课短视频,打造“不一样的思政课”微党课品牌,累计发布120余期微党课视频,部分课程被中宣部《学习强国》刊载。相关经验做法曾获《学习时报》《党课参考》《干部教育研究》和地方媒体等刊登和专题报道,省委党校副校长陈立旭曾对柯桥区委党校“不一样思政课”专门作出肯定性批示。更有省委党校“之江银智”老教授智囊团与柯桥银发人才服务站落地,为党校发展注入新活力。
从1952年的初创到如今的“标杆引领”,柯桥区委党校始终坚守“为党育才、为党献策”的初心。在这里,党性修养得到锤炼,实践能力得到提升,创新思维得到启迪。它如同一座红色熔炉,将一批又一批干部淬炼成钢,为柯桥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红色动能”。
(作者单位:区委党校)
(内容来源:柯桥日报)
作者: 编辑:王慧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