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正值山楂、柿子大量上市的季节,也是品尝这些时令果品的佳季。近日,绍兴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接诊了一位特殊的老年患者,其胃内竟藏着一枚直径超7厘米的巨大结石,而这枚“胃中巨石”的罪魁祸首就是眼下热销的柿子。
家住柯桥的王大爷因持续腹痛一个月来到绍兴市中心医院就诊,CT检查结果令医生震惊:一枚7.1厘米×5.1厘米的巨型结石占据着老人的胃部空间,犹如一颗随时可能引爆的“炸弹”。接诊医生详细问诊得知,老人常年有吃柿子的习惯,而这颗“胃中巨石”很可能是一年前空腹食用柿子后,在胃内逐渐形成的。
“老人胃结石的祸首其实是柿子中的鞣酸,这种物质在胃酸的作用下会与蛋白质结合,形成胶状凝块,这些凝块会随着时间推移像滚雪球一样不断增大,最终形成结石。”该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詹雅珍解释说。
值得一提的是,胃结石还存在滞后性危害,它的形成往往不会立刻显现,可能潜伏数月甚至更久。就像王大爷身体中的结石就潜伏了一年。
詹雅珍说,在潜伏期间,结石会持续与胃壁摩擦,容易导致胃溃疡、胃出血等问题,严重时还可能引发肠梗阻、胃穿孔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而老年人由于胃动力较差,胃排空速度慢,更容易形成结石;此外,糖尿病患者也是胃结石的高发人群,这些人群都需要特别注意。
面对高龄患者的高风险,詹雅珍所在的消化内科团队通过内镜下碎石术,避免了开刀带来的创伤。目前,王大爷已康复出院。
随着山楂、柿子大量上市,詹雅珍建议市民预防胃结石首先要忌空腹食用,最好在饭后1小时再品尝,且每日不超过1个;食用时务必去皮,因为柿子皮中鞣酸含量最高;还要避开“高危组合”,切勿与海鲜、牛奶等高蛋白食物同食。此外,酒精会加速结石硬化,酒后吃柿子尤为危险。
詹雅珍还特别提醒,食用柿子等食物后若出现持续腹痛、呕吐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对于早期形成的胃结石,可通过服用碳酸氢钠或“可乐疗法”进行溶解;但若已形成巨大结石,则需接受专业内镜治疗。
(越牛新闻综合柯桥日报)
作者: 编辑:王慧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