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昌县沃洲镇龙皇堂村发生一起两车相撞交通事故。接警后,新昌县公安局交警大队指挥中心迅速启动无人机应急响应机制。不到5分钟,无人机便飞抵现场,同步开展喊话引导与拍照取证,交警通过远程视频快速完成事故责任认定。“整个处理流程较以往传统模式缩短了40%的时间。”新昌县公安局交警大队事故处理中队中队长唐元荣介绍。
如今,在新昌,像这样以无人机协助事故处置已成为常态。这种创新模式,不仅提升了事故处置速度,后续还能通过无人机喊话疏导交通,加速恢复道路秩序。数据显示,年初以来,新昌县轻微事故平均处置时间从50分钟压缩至15分钟,山区道路事故重复报警率下降13%,次生交通事故同比下降33.3%。
作为“八山半水分半田”的典型山区县,新昌乡村道路密布、路况复杂,给交通安全管理带来不小挑战。近年来,新昌县公安局以“无人机+AI”新技术装备为突破点,探索山区道路安全综合治理新模式。
快速识别道路安全隐患,是减少事故、保障通行安全的基础。新昌在全国首创研发山区道路隐患AI识别模型,梳理出道路缺陷、护栏缺陷、边坡危害等6大类19项山区道路隐患场景,逐一开展算法训练,实现隐患的自动化采集与分析。通过持续学习大量巡检视频、图片数据并优化算法,AI识别精准度从最初的48%提升至76%。
依托平台数据模型的智能分析能力,这些无人机每天会自动升空,按照预设的最优巡检路线开展常态化巡查,有效填补人工巡查的盲区。同时,新昌公安、交通等部门联合属地乡镇(街道),建立山区道路隐患联合治理机制,针对无人机AI识别的隐患,系统一键生成隐患巡查报告与处置工单,根据隐患类型、等级、位置分为“当日、3日、5日”三类整改时限,派发给责任部门牵头落实整改,并同步生成隐患整改清单,确保闭环处理。
近年来,随着新昌县“一地三王国”文旅品牌持续“出圈”,外地游客数量逐年攀升。以往,每到节假日,通往网红景点的乡村道路常出现拥堵,严重影响游客体验。为此,新昌县公安局充分发挥无人机高空监测优势,构建AI流量计算模型,结合无人机喊话功能,为山区道路疏堵保畅提供有力支撑。
“我们出动搭载激光雷达设备的无人机,对山区旅游环线进行高空扫描监测,多维度测算分析车速、车距、车辆数量等数据,实时计算道路拥堵指数,提前预警交通拥堵风险。”新昌县公安局交警大队民警黄海江告诉记者,实时预警信息可精准引导游客科学分流。同时,针对山区道路易堵点特性,交警部门同步构建山道违停AI感知模型,加强急弯、陡坡等危险路段的常态化智能巡查,及时劝离或查处违停车辆。截至目前,新昌山区道路拥堵指数下降56%,交通事故数同比下降21%,交通亡人事故数同比下降70%。
(内容来源:绍兴日报)
作者: 编辑:徐盈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