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两山”理念的绍兴实践·20年20策⑭水资源“转”出生态大效益 新昌小水电站的绿色升值之路

2025-10-16 16:12

来源:

10月15日,尽管汛期已结束,新昌县沙溪镇的樟家山水电站仍全力运转,既保下游碧水长流,又促机组电能奔涌。

“别看这座水电站有40多年历史,申请‘绿电贷’完成改造后,发电量提升了60%,收益更是增长了70%,现在每年能发电130万度。”新昌县水利水电局小水电管理总站副站长石宇浩说,通过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为新昌小水电站带来了额外的价值增益,走出了一条绿色升值之路。

小水电是国际公认的清洁可再生能源和重要的农村基础设施。新昌被称为“小水电之乡”,是全省首个实现农村初级电气化的县。这里星罗棋布着94座小水电站,年平均发电量达1.5亿度,约占全县用电量的5.5%。然而,大部分水电站由于建设早、规模小、分布散,普遍面临设备老化、管理落后、利润微薄,发电效益低等困境,发展因资金短缺而步履维艰。

困局如何破解?新昌将目光投向了水电站“沉睡”的生态价值。“除了发电,水电站还承载着灌溉、防洪、气候调节等多重生态功能,这些都是宝贵的资源!”石宇浩说。随后,当地开启了一场将生态产品价值理念植入水电行业的深刻变革。

2023年,新昌县水利水电局联合国际小水电中心,对新昌绿色能源发展有限公司所属30座电站开展水电生态产品价值(GEP)核算,并发布全国首个单独核算的小水电GEP核算报告。经核算,2022年度这30座小水电站生态产品总价值为31.5亿元。

这份“生态账本”,成为打开绿色金融之门的钥匙,将小水电站的生态价值变成了真金白银的账面价值。新昌农商银行依托可量化的GEP核算,结合对小水电站资产和运行情况的综合评估,推出绿色金融产品“绿电贷”,对这30座小水电站授信“绿电贷”10亿元,目前已发放2.62亿元。至此,“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金”的转化通道彻底打通。

这笔资金成为盘活全局的关键,为小水电站的焕新注入了强劲动力。新昌县绿色能源公司对21座水电站设备进行升级,推进水电行业绿色化改造,大幅度提升了水电站运营能力。以樟家山水电站为例,设备升级改造后,年发电量提升约60%,发电收入提高20余万元,增长近70%。生态价值,正高效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

新建的新昌县小水电集约智控中心 ,也是通过“绿电贷”投资的落地项目。中心大屏幕上,水电站机组实时的运行数据、视频监控影像、生态流量监管影像等实时显示,“目前集控中心已接入26座小水电站的相关数据,通过平台可进行远程管理。”石宇浩表示,系统目标是接入全县所有小水电站数据,实现现代化、智能化、绿色化管理。

经过现代化改造后的小水电站也得到了国际认可。新昌县首批8座水电站年均可获得国际可再生能源证书(I-REC)2.2万张。国际可再生能源证书又称绿证,是可再生能源消费量认定的基本凭证,1个绿证单位等于1000千瓦时可再生能源电量。

去年5月,新昌县水利水电局与浙江三花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国际绿证将优先供给三花智能,助其打入欧盟特定供应链体系,保障每年50亿元以上出口产值;今年4月,第一次国际可再生能源证书(I-REC)交易完成。“取得绿证,是企业消费绿色电力、支持绿色电力发展的证明。”三花智控实业运营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此举有利于企业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不止如此,签约周期内,新昌小水电站也将实现价值近百万元的绿电效益。

利从绿来,绿中得利。新昌“绿水青山”的价值不只局限于本地,更充分融入了全球绿色贸易体系。

■专家论“策”

绿色转型

国际小水电中心主任 徐锦才

新昌小水电站的绿色“升值”之路有三个关键步骤,每一步都紧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核心,窜起了一个完整的链条。

精准“核算”——发现“金山银山”。这一步为后续绿色转型提供了科学依据,它改变了传统上只将水电站视为发电工具的单一视角,而是将其看作一个综合的生态系统服务提供者,让原本“沉睡”的资源价值变得可见、可衡量。

金融“赋能”——撬动“金山银山”。这是实现绿色转型的关键桥梁,解决了“想法好却没钱干”的普遍难题,创新性地建立了“资源-资产-资金”的转化通道。

市场“变现”——收获“金山银山”。这一步实现了绿色转型的双重收益,不仅让水电站通过提质增效获得了内在的经济回报,更通过绿证交易将其外部性生态效益在全球市场中得到价值兑现,实现价值最大化。

作者:越牛新闻记者 徐晶锦 编辑:宋玥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