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第42个国际盲人节。13日上午,越城区残联联合国网绍兴供电公司等单位,首次开展“盲人检查官”公益志愿服务活动。3名盲人朋友在绍兴市电工鲁师傅光明志愿服务中心6名志愿者的协助下,走上街头实地体验盲道设施现状,对盲道铺设、提示标识清晰度等关键环节进行全面“体检”。
“体检+整改”,让盲道真正畅通
昨天的活动分成3组,一组在新河弄的绍兴供电营业厅周边进行检查,两组围绕城市广场展开细致排查。盲人手持盲杖,志愿者携带记录表,相互配合。作为本次活动检查官之一的越城区盲人协会主席董大寨,走了200多米的盲道,一共发现了6大问题。
在北海小学兴文校区附近,有家店门楣上悬挂“北京华栋练字大讲堂”的牌子,其位于盲道正上方,因高度不够,成年盲人经过盲道时,存在撞头风险。在吕府南侧附近,有处井盖上未设置盲道,导致盲道中途截断,且附近的石墩过近,盲人行走在此处存在绊倒风险。往前走在10余米,部分盲道花纹被磨平,纹路不清晰,走上去没有触感。此外,还存在盲道突然拐弯、电动自行车占用盲道、行道树树根把盲道拱起来等问题。
短短一段盲道,为何问题多多?现场体验者和志愿者分析,首先是部分道路反复改造施工后,存在造型盲道规格不一、拐弯变道、材质多样等问题。其次,对占用盲道行为治理不严。还有部分市民对“无障碍”的认识不够,存在占用盲道现象。
“有些问题很具体,比如石圆墩直接放置在盲道上,堵塞了盲道,导致无法通行。”董大寨说。跟他一起行动的志愿者,把这些问题都拍下来,并形成文字记录。

盲道正上方店铺招牌撞头。
国网绍兴越城分公司有关人士说,通过此次“体检”,共发现问题18个,涉及设计不合理、盲道被占用等方面,不同程度影响盲人正常通行,他们已把这些问题一一记录在案,并拍摄照片作为依据,形成翔实的“问题地图”。“我们不仅是来‘找问题’的,更是来‘推动改变’的。接下来会把发现的问题,反映给主管部门进行整改,并及时做好后续跟踪,确保整改措施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越城区残联康复部主任应斐说,此次志愿活动以“体验+整改”为主线,聚焦盲道等无障碍设施的实用性与安全性,旨在营造更加友好、安全的城市出行环境。同时也呼吁道路建设和养护单位,要加强对盲道设施的规范建设,及时对不合理的盲道进行整改,对占用盲道行为进行整治;市民朋友也要善待盲道,别随意占用,给盲人朋友营造更加通畅的出行环境。
“建好+管好”,无障碍设施更完善
其实,这次“盲人检查官”活动只是开始。董大寨说,接下来他们还会邀请志愿者,开展公共单位电梯无障碍通行体验。当前有些单位电梯没有安装语音提示,影响盲人乘坐;开展金融服务体验,因无障碍服务不完善,有些银行不愿意单独给盲人提供业务服务,这些问题都影响盲人的生活。
无障碍环境,是残疾人走出家门、参与社会生活的基本条件,也是方便老年人、妇女儿童和其他社会人员生活的重要措施。在公共场所,盲道是最基本的无障碍设施之一,还涉及电梯、扶手、坡道等多方面。近年来,越城区积极推进无障碍设施建设进公共场所、进社区、进家庭,从打通“最后一公里”延伸到“神经末梢”,让特殊居民生活有爱无“碍”。
此前,越城区残联深入实施重要公共服务场所无障碍改造工程,围绕内外通道、服务前台、卫生间等九个方面,对越城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越城区图书馆、镇街便民服务中心等46个残疾人高频办事服务场所进行无障碍改造,按照标准补充了既有公共场所无障碍设施的短板,切实让残疾人“无碍”共享优质公共服务。
改造的同时,还相继开展体验整改活动。杭州亚运会前夕,越城区残联组织开展亚运场馆无障碍体验活动,邀请10余名残疾人代表实地参观体验体育馆看台、厕所、公交车等无障碍设施。越城区检察院曾联合区残联对无障碍环境建设开展全覆盖摸排,并根据摸排结果向相关行政监管部门发出检察建议书:要求依法查处违规占用人行道盲道行为,督促完成辖内无障碍设施排查整改和提升改造等,同时劝导违规占用盲道行为4000余起。
记者从建设部门了解到,根据无障碍环境建设要求,对于新建、改建、扩建的居住区、公共建筑、城市道路等工程项目,相关单位要严格执行《建筑与市政工程无障碍通用规范》《无障碍设计规范》等工程建设标准,确保无障碍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与周边的无障碍设施有效衔接、实现贯通。
工程项目建好后,一般移交给相应的部门管理和养护。随着时间推移,这些项目翻新或改造后,原有的无障碍设施遭到破坏,存在修复不及时等问题。“无障碍设施要建好,更需要管好,市民爱护好,才能持续营造‘有爱无碍’的出行环境。”应斐说。
(内容来源:绍兴日报·今日越城)
作者:首席记者 王晓宏 文 通讯员 许明丰 摄 编辑:方嘉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