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彩虹烟不是糖果,跳跳糖也可能藏着毒!”绍兴越城区迪荡街道一社区活动室里,孩子们的惊叹声此起彼伏。这是迪荡街道社区与派出所联合开展的“童心禁毒小课堂”,民警叔叔化身“安全讲师”,用趣味互动揭开毒品的伪装,为孩子们筑起一道防毒“安全墙”。
课堂一开始,迪荡派出所的蒋可怡警官没有讲枯燥的法条,而是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禁毒讲座。蒋警官把电视机上印着—包装像薯片的仿真大麻、印着卡通图案的伪装冰毒的图片,向小朋友说:“小朋友们,你们看这些东西长得和零食、文具一模一样,但只要碰一口,就会伤害我们的大脑和身体。”他一边展示图片,一边讲起真实案例:有小朋友误把陌生人给的“巧克力”当零食,结果陷入危险。孩子们都竖着耳朵,睁大眼睛仔细观察,原本对“毒品”的模糊认知,渐渐变得清晰起来。

互动环节更是让课堂热闹非凡。蒋警官抛出问题:“陌生人给的饮料能随便喝吗?”“看起来好看的‘电子烟’可能是什么?”孩子们纷纷举手,有的还着急地站起来补充:“不能喝!可能有毒品!”“电子烟里可能有大麻油!”答对的孩子能领到印有“禁毒小卫士”的铅笔和书签,大家都卯足了劲,把学到的知识牢牢记在心里。
课程结束时,社区和派出所还为每个孩子发放了“禁毒宣传手册”,让他们当“小小宣传员”,把学到的知识讲给家人听。捧着手册,三年级的小雨说:“我要把今天学到的告诉弟弟,还要和爸爸妈妈一起检查家里的‘危险物品’!”
社区与派出所的联动,让禁毒教育不再是遥远的口号,而是走进童心的生动一课。这堂课播下的“防毒种子”,终将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守护他们健康成长的每一段旅程。
作者: 编辑:冯古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