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雕酒坛制作,运用沥粉、堆塑、彩绘等绍兴传统民间工艺,在酒坛外表进行装饰美化,这种传统彩绘装饰艺术,融汇了绍兴的风土人情和民间匠艺精华,具有浓郁的越文化地域特色。藏于上海博物馆的宋代酒坛,烧制着“酒海醉乡”的行书与黑色花鸟平面图案,简朴典雅,此为绍兴花雕之雏形。
明清时期,绍兴民间已在酒坛上加以彩绘,往往是富贵大户之家,在男婚女嫁时的酒席上,展示富丽堂皇和吉祥喜庆的好物佳品,也是民间婚俗中的陪嫁礼品。清代《浪迹续谈》记载:“相传富家养女,初弥月,即开酿数坛……其坛率以彩绘,名曰花雕。”绍兴民间婚俗以女儿酒陪嫁,彩绘酒坛成为显示阔气与摆场面的婚嫁礼品。
20世纪40年代初,绍兴城区的黄阿源借鉴庵堂油泥堆塑彩绘装饰技艺,创制浮雕沥粉贴金彩绘的“精忠岳传图”,迈出了花雕装饰与浮雕造型相结合的第一步。同时,绍兴已有民间画工靠绘制酒坛谋生,不少酒作坊雇人用油漆绘制花雕酒坛,也用于酒店陈列,有的还辗转外销至东南亚。
20世纪50年代后期,绍兴的酒厂聘请东浦人蔡阿宝恢复花雕酒坛生产,其对酒坛进行工艺创新,运用祖传佛像雕塑基本功,用香灰作原料,以四面开光图为模式,将平面彩绘改为人物泥塑浅浮雕,然后上漆着色。整个酒坛的表现手法,以油泥堆塑为主,沥粉装饰为辅,创造了花雕新工艺。图案内容以“西游记”“嫦娥奔月”“水浒”和山水风景等为主。产品大红大绿加描金,富丽堂皇,颇具浓郁的民间工艺装饰风采,并已作为外销产品出口。
20世纪70年代后期,绍兴花雕得到长足发展,工艺上进化为以熟桐油与瓷土粉调成的油泥,塑造出各种人物的浅浮雕主题图案;复用油漆手工描绘成以红、黑、金为主要色调的五彩花雕酒坛的工艺模式。随即1公斤装花雕酒坛问世,外加纸盒包装,浅塑后用工笔重彩描绘,雍容华丽,雅俗共赏。第一批仕女古乐图与福禄寿喜图案在香港走俏,在日本长年畅销,并作为对外文化贸易交流的馈赠礼品。
20世纪80年代初,为适应国际市场和旅游业的需要,蔡阿宝传人徐复沛等开始培训花雕艺人,产量日增。“湘灵图”和“煮酒论英雄”花雕酒坛获全国轻工业产品装潢设计优秀作品奖。25公斤的大花雕坛“卧薪尝胆”获马德里国际酒类装潢大奖赛金奖。花雕品种增加了7个,题材从古代神话到历史典故,内容丰富,共有156个花式,尤其注重古代仕女和与酒文化相关的故事。产品出口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此后,绍兴花雕坛酒被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列为专用礼品,获原中国专利局(现国家知识产权局)外观设计专利权。
20世纪90年代初,日本天皇访华,绍兴花雕坛酒被列为我国回赠礼品。特以中国的长城、梅花和日本的富士山、樱花为图案,还题塑“中日友谊,一衣带水”的沥粉书法,形制精致典雅,引发日本酒商纷纷订货。1995年4月,特制2.5米高,直径1.6米的巨型花雕酒坛,参与浙江省公祭大禹陵盛典活动。至此,以沥粉工艺、油泥堆塑和手工彩绘相结合为特色的绍兴花雕酒坛,已成为造型多样,图案题材广泛,独具特色的工艺美术产品。
作者: 编辑:尉立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