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绍兴与圣王

2025-10-15 19:48

来源:

此次读罢李永鑫、何俊杰编著的《大舜传》,我才将许多耳熟能详的地名与舜的传说串联起来。比如上虞的“百官”,这地名听着总有些特别,实则源自尧舜禅让时的一段典故——舜与尧的儿子丹朱曾有过“避让”之举,可人心所向,众官员纷纷追随舜而来,“百官”之名便由此诞生。

上虞还有不少地名令人称奇,像“舜耕”“历下”。若是济南人来到上虞,多半会被这些地名勾起疑惑,毕竟济南就有历下区、舜耕山庄,皆是以舜的活动为依据命名的。

再如余姚,如今因是王阳明的出生地而广为人知,相传舜(舜姓姚)的后人曾被封于此地,“余姚”之名便源于此。

当然,若仅将舜“本土化”,便难显千年古城的气魄。绍兴还有诸多依托尧、大禹活动形成的地名,这其实不难理解——尧舜禹间的禅让故事与长期考察过程,本就需要将他们置于相近的地理空间内,即便以今日视角来看,这些地方似乎难以承载如此重大的历史事件。

比如离舜王庙20公里处,有个叫“尧谷”的村子。这个不起眼的村子,正因地名的特殊读法而引人留意:绍兴本地人会读作“niǎo gǔ”,可四邻八乡却将之读成更接近北方发音的“yáo gǔ”——人们实则将其视作尧帝曾活动的地方,只是未衍生出其他相关的历史遗迹。

而经史学家司马迁“认证”的大禹,因治水成功后在会稽山记功、最终崩葬于此的记载,“大禹陵”的存在便有了确凿依据。据绍兴市文史研究馆馆长冯建荣先生对越语的考证,大禹活动区域或许更靠近“尧谷”与“舜王庙”之间,且“冢斜村”居住着一批为大禹守墓的家族。如此一来,在中国历史上作为早期文明源头与中华文化标志性人物的尧舜禹,便在越城、柯桥、上虞、嵊州、余姚、萧山一带形成了一个文化符号集群。


作者: 编辑:尉立丹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