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从“到此一游”到“沉浸一天”

2025-10-15 16:21

来源:

2002年鲁迅故里历史文化保护工程启动,2003年竣工,是目前鲁迅故里一期工程。400多米直街是教科书式的经典游览线路:从鲁迅祖居、故居到三味书屋,再到咸亨酒店,游客沿着一条主线前行,完成一场文化瞻仰。20多年来,鲁迅故里虽然没有明显的大动作,但整修、扩容的脚步不停。

尽管人气火爆,但在文旅蓬勃发展、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时常传来“有看头没玩头”“空间局促、业态单一、不够尽兴”的反馈。当传统的观光模式难以满足游客,尤其是年轻一代对文化体验的深度需求时,这座文化富矿亟须找到与当代生活对话的新语言。

鲁迅故里二期大刀阔斧的规划与开放,正是这场“二次创业”的核心。它直面老牌景区的三大痛点:业态陈旧、体验浅层、对年轻人吸引力不足。其目标明确:不仅要承接一期汹涌的客流,更要通过内容与形式的创新,将游客的“路过”变为“停留”,将“了解”升维为“读懂”,从而在激烈的文旅竞争中,走出一条文化IP活化利用的新路。

其中空间的拓展尤为值得关注。鲁迅故里东侧是交通主干道,西侧已经建成高品质步行街,南侧是大型医院,仅北侧有成规模的可拓展空间。二期项目沿着新建路发展,在物理空间上打破了故居—三味书屋的单一线性结构,向十字交错的街巷肌理延伸,连接起土谷祠、长庆寺、咸欢河沿等更多鲁迅笔下的地理坐标。

这使得游客的游览模式从“直奔主题”的瞻仰,转向了“漫步探索”的发现。

迅哥儿成为年轻人的老朋友

鲁迅故里二期项目的破局之道,在于将鲁迅文学IP从静态展示变为动态的、可参与的、弥漫在空气里的生活场景。吃一碗“彷徨”的面,品一杯“野草”的咖啡。二期首先精准地抓住了“食与饮”这一最能融入日常的切入点,但做的不是普通生意,而是“文学的生意”。

“彷徨记・越面馆”将文学情绪转化为生活态度。菜单上“与其彷徨,不如面对”的寄语,让一碗地方风味的面条,成为与年轻人沟通的哲学媒介。

这不仅是在“吃鲁迅饭”,更是在“解鲁迅的精神之渴”。“野草咖啡”的命名则更具批判性思辨。它巧妙地借用了鲁迅与“咖啡座文人”的疏离,将《野草》所代表的痛苦、清醒与抗争精神,物化为一杯“不加糖奶的苦咖啡”。这种转译,让消费者在品味咖啡时,自然而然地触及到鲁迅精神世界的核心深度,完成了从味觉到思想的跃迁。

在这一新的空间里,“孔乙己的十九个钱”通过一个可旋转、展示“回字四种写法”的咖啡杯,将课本中枯燥的典故变成了令人会心一笑的互动装置。这种渐进式沉浸的设计,引导游客在闲逛、品尝与互动中,自然而然地深化了对鲁迅作品的理解。

二期项目深刻洞察了年轻一代的审美与消费习惯,让迅哥儿成为年轻人的“老朋友”。本质上是将宏大的文化符号进行“人格化”和“生活化”处理,通过盲盒、手办、趣玩等年轻人熟悉的语言,建立起情感连接,实现了文化IP的年轻化转型。


作者: 编辑:严心愉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