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与景区同频共振!绍兴十九峰下小山村,“长”出47家民宿

2025-10-14 14:56

来源:

“国庆期间全满,春节假期也已订完!”近日,“依依之家”民宿老板梁洪均刚挂断咨询电话,手机屏幕又弹出新订单的提醒。不远处的“依山傍水”民宿内,95后老板周诗哲也正为老客户预留观景房。

绍兴新昌县澄潭街道左于村,背倚“浙东张家界”——十九峰,面朝澄潭江与左于江双流交汇处,以独特的地理位置,催开了民宿之“花”。仅有400多户、1370多人的村庄,已“生长”出47家民宿,今年就新增了13家。

平均不到10户人家中,就有一户在经营民宿。十九峰下这座小山村,何以“长”出这么多民宿?

A

十九峰火了,村民的心动了

左于村的民宿故事,与十九峰景区发展同频。

十九峰景区由穿岩十九峰、千丈幽谷、飞龙栈道、重阳宫和硅化木国家地质公园等部分组成。十九峰一直是新昌旅游“门面担当”之一,慕名而来的游客,尤其是旅行团游客非常多。

左于村地处穿岩十九峰景区门户地带。看着前来游玩的游客没地方吃饭,头脑灵活的村民在家门口摆起卖茶叶蛋、矿泉水等的小摊。2006年,村民梁洪均将自家房子改造成了农家乐,承接旅行团和散客团队的吃饭业务。“我们家的房子就在出入景区必经的独木桥对面。游客没地方吃饭,我们就办农家乐;游客没地方住,我们又办起民宿。”梁洪均成了村里首批吃上旅游饭的人。

2009年12月,以十九峰景区为主要组成部分的新昌天姥山风景名胜区成为第七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015年12月,十九峰景区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2017年,飞龙栈道正式对外开放,当年的景区游客量突破200万人次。景区的一次次提升,也带动着左于村的一次次跃升。

“2017年,因景区提升建设,我们家老房子拆迁了。我们干脆投入200多万元建了‘依依之家’民宿,目前有9个房间、17张床位。”梁洪均说,新建民宿敞亮整洁,温馨舒适。看着一辆辆大巴车开进来,民宿满房的热闹景象,让越来越多村民动心了,纷纷将自家新房改造成民宿。

几年来,经营农家乐、民宿为梁洪均积累了许多资源,客人多到住不下时,他主动将溢出的客源介绍给邻居。民宿之间,形成了早期朴素的“客源共享”模式。

去年,为提升民宿品质,梁洪均聘请专业设计团队操刀,对自家民宿进行全面提升改造,床铺升级,全屋换上落地窗,娱乐配套设施也更加丰富了。“目前,节假日基本都满房,连明年春节的房源都早早订完了。”梁洪均的笑容里满是自豪。

B

95后返乡开起民宿

“依山傍水”民宿是今年左于村新开业的民宿之一,就在游客前往十九峰景区的必经之路上。

“携程来订单啦!”在民宿大厅,1996年出生的周诗哲闻声快步走到电脑前处理订单。开业仅4个月,该民宿通过各类平台已经接到了350余个订单。“老房拆迁后,感觉没了根。民宿是生意,也是我们全家人乡愁的寄托。”周诗哲说,左于村承载着他儿时每个假期的记忆,大学毕业后,在多个领域创业都小有所成的他,决定返乡开民宿。

“请了专业的朋友来装修设计,又邀请了酒店管理的朋友帮忙参谋,也找了周边民宿村的前辈交流学习。回村创业不是‘躺平’,而是更充实了。”在周诗哲看来,做民宿,需要环境好,更需要服务优,“我们想给客人家的感觉。”

顶楼露台,烧烤休闲设备一应俱全,地下室还设有K歌房、棋牌室,客人订房即可享受服务。为了方便亲子家庭去门前的左于江坝玩耍,民宿还准备了免费的捞鱼工具。客人退房时,还会收到红薯干、小京生等伴手礼。一位来自上海的退休教授在民宿一连住了5天,两个月后,他又带了朋友再次入住。这样的“老朋友”,在“依山傍水”民宿越来越多。

“依山傍水”民宿的大厅角落,一块留白的区域正酝酿着新变化。“我准备在这里设置吧台,推出奶茶、咖啡、炸鸡等饮品和小吃。”周诗哲的改造计划源自今年一位“任性”的客人。彼时,这位来自上海的客人游玩一圈返回民宿后,犯了“奶茶瘾”,却发现最近的奶茶店在18公里外的县城里。无奈之下,她点了一杯配送费高达90元而原价仅需8元的奶茶。“没有现成的商业生态,我们就自己创造。”周诗哲觉得,客人获得感的提升,比账本上的数字更有价值。

周诗哲还会用短视频为家乡“吆喝”。今年8月份举行十九峰“仙侠烟花秀”时,他在民宿顶楼露台拍摄的视频,在各大平台播放量达8.7万次,成了民宿的“引流密码”。“网友们都在打听什么时候还有活动,想预订房间。”他说。

然而,面对旅行社四五十人的大订单,周诗哲的9间房无力承载,分流又因各家民宿装修、服务差异而协调困难。这不仅是他的困境,也是左于村民宿产业升级必须突破的瓶颈。

C

从“配角”走向“主场”

个体的困惑,正是村集体行动的方向。

左于村地处穿岩十九峰景区门户地带,坐拥左于江与澄潭江的天然优势,是千丈幽谷、重阳宫、狐巴巴星球乐园等新昌知名游玩地的重要入口。近年来,依托显著的区位资源和不断增长的客流,村里陆续建起停车场、引进本土餐饮、打造渔火广场、推进沿江景观提升,持续夯实乡村旅游的发展基础。

作为较早吃上“景区饭”的村庄,左于村也面临着成长的烦恼。“土地资源紧张,是我们最大的现实制约。”左于村党支部书记、90后丁程坦言,“想再建停车场都捉襟见肘,逼着我们只能向内提升、向江边发展。”

如何在“螺蛳壳里做道场”?丁程的思路清晰而坚定:推动形成“标准化、产业化、品质化”的旅游民宿体系。“目前村里的民宿大多由新农村统建房改造,外观整齐却难免‘千店一面’,缺乏个性。再加上从业村民年龄偏大,经营理念固化,转型意识不强,这些都制约着产业升级。”他说,为此,村里希望通过制定考评标准、扶持优质民宿成为标杆,带动整体提质增效,并为未来科学分流客源、协同承接团队订单打下基础。

这一思路,不仅与新昌县澄潭街道“聚效消费提质战”的部署高度契合,更是对新昌县“一业一链一组一片”产业发展机制的基层响应。根据县级规划,左于村所在的“梅棠雅集”片区,将重点推动文旅与茶产业融合,而左于村正是“乡村休闲度假产业链”上的关键一环。

具体怎么干?“我们要向江借空间,向存量要活力。”丁程指向左于江边新修的观景平台说起村里的计划:一方面,在沿江引入烧烤、戏水、摄影打卡点等项目;另一方面,盘活旧村办公楼,打造咖啡吧、骑行驿站、乡村书房,丰富旅游业态。目前,村里已谋划申报“左于江溯溪水乐园”“民宿集聚村提升”两大项目,前者旨在利用左于江优质水资源,打造亲水娱乐新亮点;后者则聚焦民宿运营品质与公共服务配套的整体升级,推动左于村从单纯的住宿提供者,向综合旅游体验地转变。

“以前我们是景区的‘配角’,缺什么补什么;以后,我们要努力成为有影响力的‘主场’。”丁程说。

(越牛新闻综合绍兴晚报)

作者:越牛新闻记者 陈琪 编辑:胡鑫凯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