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第十届中国摩托艇公开赛(绍兴滨海新区站)将于10月17日至19日在曹娥江大闸风景区举行。作为国家级水上运动赛事,本届比赛吸引了来自上海、安徽、江苏等地的22支队伍、80名顶尖选手参赛。
滨海新区水资源丰富,曹娥江江面开阔、水流稳定,兼具专业竞技条件与地域特色,为赛事举办提供了天然优势。此次国家级赛事的落地,不仅是滨海新区水上运动发展的重要突破,更彰显了其打造“赛事之城”的潜力与决心。
体育赛事已成为拉动区域消费、激活城市活力的重要引擎。从“浙BA”到“越马”,赛事经济持续释放带动效应,促进旅游、餐饮、住宿、文创等多业联动。据相关数据,一场国家级赛事可吸引数万人次参与,显著提振周边消费。滨海新区借此机遇,不仅推动体育产业与全民健身,更将借助赛事经济延伸消费链,为区域发展注入新动能。
事实上,滨海新区的优势不仅限于水资源。开阔的户外空间、完善的城市设施、深厚的人文底蕴,为其举办多元化赛事奠定基础。未来可依托道路系统组织骑行赛事,结合工业园区开展工业体育挑战,借助汽车产业基础打造拉力赛项目,利用生态湖泊举办垂钓比赛等,形成多维度赛事矩阵,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提升“赛事之城”的多样性与影响力。
如何走好“赛事之城”这条新路?可从以下三方面发力:其一,整合“水文化+”资源,打造标志性IP。以摩托艇公开赛为核心,拓展皮划艇锦标赛、龙舟邀请赛、水上嘉年华等项目,串联城市景观,实现“一江多景、赛旅融合”。其二,完善赛事配套,构建服务生态。加快专用码头、接待中心等设施建设,优化交通、餐饮、住宿服务,引入专业运营团队,搭建数字化平台,提升赛事体验与组织效能。其三,推动“赛事+文旅+产业”融合,延伸价值链。结合曹娥江文化开发文创产品、特色文旅套餐,联动景区、民宿推出主题旅游项目,并通过赛事影响力吸引体育产业项目落地,形成“以赛促产、以产兴城”的良性循环。
(内容来源:绍兴日报-滨海潮声)
作者:亦 声 编辑:谢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