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节期间,越城各个旅游景点、特色街区都纷纷亮出地域文化这张金牌,充分发挥地域文化的风采,这才赢得四海游客纷至沓来
刚刚过去的国庆、中秋双节给越城区旅游经济带来了新的气象,注入了新的活力,收获了满满的点赞和不俗的业绩,不仅游客人数创新高,达到了126.50万人次,而且留住过夜游客达68.3万人次,均为史无前例。
纵观这两个数字,其背后的地域文化价值功不可没。东浦黄酒小镇,“醉东浦·梦华录”大型沉浸式文化体验活动吸引众多游客流连忘返;绍兴特有的乌篷船载客荡漾在从鲁迅故里、阳明故里到东湖、八字桥等的历史街河,好像舒展了一卷绍兴千百年的历史画卷,让游客领略到古城“没有围墙的博物馆”的壮美图景;餐馆茶肆风味越菜、文旅空间搭台唱戏、处处越音悠扬,心弦陶醉……这一幕幕旅游场景,融入了地域文化的元素,吸引游客沉浸其中,满足了他们认识绍兴、了解古城文化的强烈愿望。
旅游本来是人的一种文化活动,通过山水风景、风俗人情,获得文化上的享受和满足感。
地域文化是一个地方特有的“文化磁场”,具有不可迁移、复制的特点。绍兴有2500多年建城史,留下了众多古迹文化、名人文化、艺术文化和民俗文化,是最富有特色的水乡名城。
双节期间,越城各个旅游景点、特色街区都纷纷亮出地域文化这张金名片,丰富的地域文化,赢得四海游客纷至沓来,并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打卡。
地域文化是个好东西。双节旅游的丰收也给我们如何用好地域文化这张金名片提供不少启示。
首先,我们应该进一步挖掘绍兴民俗文化中尚未亮相却与旅游密切相关的元素。如老台门是旅客普遍关注的,但许多老台门都有居民居住,如何开放一些老台门以满足游客的游兴。
其次,名人文化是绍兴地域文化中的宝贵财富,如何将名人文化打造为旅游热点,激发更多游客打卡名人故里、故居,又跟旅游经济挂钩,这方面的文章也有待做深。
再次,要加强地域文化的现代化改造,通过文创产品等载体推进特色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让地域文化真正成为越城旅游的一个重要抓手。
(内容来源:绍兴日报-今日越城)
作者:李敬佑 编辑:谢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