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文化+场景+互动”就是人气密钥

2025-10-14 10:27

来源:

国庆中秋双节期间,古城的人气爆棚不是偶然。它证明了一条可行路径:以文化为魂,以体验为体,以创新为用,古城完全可以在保护与开发、传统与现代之间找到平衡点,让千年文脉在当代生活中焕发新生

八天百余场活动,超155万人次涌入,销售收入破3300万元——国庆和中秋这个双节假期,越城区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文化消费答卷。从鲁迅故里到黄酒小镇,从城市广场到迎恩门风情水街,人潮涌动的场景不禁让人思考:这场“沸腾”背后,古城究竟找到了怎样的聚人气密码?当假期落幕,这份热度又该如何延续?

答案或许就藏在那些被追捧的场景里。在黄酒博物馆,游客不再只是隔着玻璃柜观看展品,而是参与到“人生四礼”的仪式中,亲手封存一坛女儿红;在迎恩门风情水街,人们跟随“状元”的脚步穿行,从赶考到金榜题名,完成一场与历史的对话;城市广场上,“大宋奇技”非遗展演让滚灯舞、板凳龙从文献记载跃入现实生活。这些场景共同揭示了一个趋势:当代游客要的不是走马观花式的游览,而是可触摸、可感知、可参与的沉浸式体验。

“文化+场景+互动”,这简单的六个字构成了古城聚人气的核心逻辑。绍兴黄酒小镇管委会负责人的观察尤为精准:“‘全皇后省亲’已经演了很多次,游客都很喜欢。这就是文化的力量。”当静态的文化遗产转化为动态的生活场景,当厚重的历史通过精心设计的叙事变得鲜活可亲,文化就不再是教科书上的知识点,而成为可以身临其境的情感共鸣。

夜经济的成功探索同样值得关注。城市广场的拜月大典、赏月长桌宴,绍兴天地的“越夜越疯狂”主题活动,大禹开元观堂酒店的“烟火乐事集”——这些夜间项目不仅延长了消费时间,更通过光影技术、情境营造、互动设计,让古城的夜晚焕发出不同于白天的魅力。数据显示,晚上10点后仍在营业的商户占比超过18%,这种自发形成的市场响应,恰恰证明了夜间文化消费的巨大潜力。

然而,热度过后的冷思考更为重要。如何避免“节庆一时热,平日门前冷”的尴尬?越城区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点出了关键:“文化才是旅游的灵魂。”绍兴的历史底蕴,黄酒文化的独特魅力,鲁迅笔下的风土人情——这些才是越城最核心的比较优势。但文化资源不会自动转化为消费吸引力,需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表达。

这次双节活动的成功经验表明,构建可持续的文化消费生态圈需要把握三个维度:一是要有鲜明的文化辨识度,“千年不夜城、再现南宋风”的主题之所以能打动人心,正是因为它抓住了绍兴独特的宋韵文化基因;二是要形成多层次消费矩阵,从餐饮集群到娱乐矩阵,从文创市集到沉浸演出,满足不同群体的多样化需求;三是要实现全域联动,将散布各处的特色点位串联成线,打造“全天有戏、全域可游”的完整体验。

因此,当古城不再满足于做静态的“博物馆”,而是成为活态的“体验场”;当文化不再是被瞻仰的遗产,而是可参与的生活——这样的人气,才能超越节庆的短暂狂欢,转化为持久的文化自信和消费动力。

这个双节,古城的人气爆棚不是偶然。它证明了一条可行路径:以文化为魂,以体验为体,以创新为用,古城完全可以在保护与开发、传统与现代之间找到平衡点,让千年文脉在当代生活中焕发新生。而这,或许正是双节热度留给古城最宝贵的启示。

(内容来源:绍兴日报-今日越城)

作者:皇甫人 编辑:谢媛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