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流量时代的城市出圈之道

2025-10-14 10:27

来源:

不管是荣昌、景德镇还是绍兴,尽管流量来袭的路径各不相同,但无一例外都是流量的受益者,也都经受住了流量的“烤”验

昨日,两则消息不约而同成为网络焦点:人称“卤鹅哥”的重庆荣昌区委书记高洪波告别荣昌,骑自行车低调赴任重庆市政协,在网上引发新一轮关注;景德镇“鸡排哥”在经历魔幻般的“流量奇遇”后,粉丝突破百万并成立工作室,热度不减反增。这两件事,看似一官一民、一退一进,却共同诠释了“正能量引来大流量”的当代叙事。

高洪波与“鸡排哥”,一个代表官方治理的“有为”,一个代表民间活力的“自发”,他们共同指向当下城市发展的两个关键词:文旅与营商。高洪波在任期间,敏锐捕捉“卤鹅热点”,开放机关食堂、开通个人账号“荣昌老高”,将个人IP转化为城市名片,成功让荣昌出圈。而“鸡排哥”,则在被流量砸中时展现出超乎预期的格局与智慧——他不仅售卖鸡排,更成为景德镇城市形象的“代言人”,以踏实勤勉赢得信任,被正式授予“景德镇文旅推介官”。

同样,因“鲁迅夹烟墙画”争议被推上热搜的绍兴,也将质疑声转化为城市形象的助推器,仅一个“古城醉中秋”活动就吸引超155万人次客流,双节期间景墙所在地越城区全域旅游人数同比增长24.29%,居全市第一。这不仅进一步丰富了“流量承接”的实践样本,更展现了官方与民意的协同智慧。

不管是荣昌、景德镇还是绍兴,尽管流量来袭的路径各不相同,但无一例外都是流量的受益者,也都经受住了流量的“烤”验。

面对关注,高洪波没有因官员身份而退缩,反而主动出镜、积极作为。无论是开放食堂还是带头堂食,其核心都围绕“为民”二字,以担当和透明拉近与群众的距离。互联网时代,官员并非不识流量之重,也知善用流量之利,但敢于、善于、乐于抓流量的干部并不多见。高洪波之所以能让“荣昌”被更多人记住,正是因为他把握住了流量背后的民心所向。

而当“鸡排哥”面对“泼天流量”时,外界不乏担忧:他能否承受得了?会不会昙花一现?出乎意料的是,他在国庆首日就组织起“鸡排小分队”,十多个摊位分布景德镇各处,不仅分流了客源,更放大了城市热度。这背后,离不开当地政府的快速响应与支持——景德镇专门为他成立了“鸡排专班”。这座城市不仅懂流量,更懂得用优质的营商环境去承接和呵护流量。在这一层面上,景德镇展现出与某些选择“堵”住流量之城的截然不同的智慧。

绍兴的实践则进一步证明,历史文化的“争议点”亦可成为流量的“转化点”。面对有争议的流量不回避推诿,而是以详实的历史依据(如鲁迅吸烟习惯的文献记录)和艺术价值(木刻景墙的22年沉淀)回应公众关切。绍兴在这起事件的处理中,对广大游客的需求予以了极大尊重,遵从游客的意愿保护了景墙,形成“尊重历史——倾听民意——优化服务”的闭环,不仅守住了文化底色,更放大了城市声誉。

荣昌、景德镇与绍兴,三座因流量而红的城市,揭示了同一套流量时代的出圈逻辑。首先,城市要学会拥抱情绪价值。在物质丰裕的今天,能打动人心的不再是冰冷的设施或口号,而是有温度的情感连接。无论是荣昌的“宠客”服务,还是“鸡排哥”的“脱口秀温度”,抑或绍兴为迎接这波双节流量的精心谋划、充分准备,都精准满足了现代人对“被重视、被理解”的情感需求。其次,真诚是抵御流量反噬的必杀技。高洪波在自媒体中分享工作与生活,塑造了亲切可信的“网红书记”形象;“鸡排哥”九年不涨价、坚守品质,是其持续走红的内核;绍兴面对国庆节的泼天流量,特地在景墙入口处加派辅警维持秩序、帮游客拍照,确保体验顺畅的同时也向游客输出了情绪价值。再次,城市治理是“网红”变“长红”的支撑。个体的爆火可遇不可求,但城市要想接住“泼天富贵”,必须依靠系统的治理能力与公共服务作为支撑。景德镇的“鸡排专班”、绍兴的“景墙拍照辅警”,都是城市治理为流量托底的缩影。否则,短暂的流量高峰只会暴露城市短板,透支游客信任。最后,文化自信是流量承接的精神内核。在流量时代,城市需要的不仅是“抓住眼球”的技巧,更是“承接目光”的底气——这种底气源于为民初心的坚守、历史文化的深耕,以及治理智慧的持续进化。

流量从来不是目的,而是契机。高洪波的“骑车离任”、“鸡排哥”的“百万粉丝工作室”,以及绍兴鲁迅景墙的“国庆长队”,为这三座城市的流量故事写下了有力的注脚。它们共同证明:只有当官方与民间在真诚中双向奔赴,当个体热情与城市治理彼此赋能,当历史文脉与当代诉求相互成就,流量才能真正转化为城市发展的“留量”,网红效应才能沉淀为城市品牌的长期价值。

(内容来源:绍兴日报-今日越城)

作者:何瑛儿 编辑:谢媛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