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越城区有了国字号“科技小院”

2025-10-14 10:19

来源:

昨日,在绍兴市大禹蚕种制造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大禹蚕种”)蚕种繁育基地,工作人员正忙着挑选个头合适、健康无腐的雌性蚕蛹,用于今年秋季最后一批杂交种生产。据悉,大禹蚕种与西南大学、重庆市蚕业科学技术研究院等单位联合共建浙江越城蚕种科技小院,近日成功获批“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科技小院”,系越城首家。

大禹蚕种是省级蚕良种繁育基地,拥有数字蚕种繁育生产用房1.5万平方米,承担着全省近80%的原种繁育、蚕新品种引进与试繁、蚕种质资源保护重任,并且担负着钱塘江以南10多个区、县(市)一代杂交种的供应和服务。人工饲料蚕种、彩色茧蚕种、雄蚕种等特色蚕种,可实现年生产原种7万张、杂交种8万多张。

传统养蚕模式受温度、湿度等因素影响,蚕茧的数量和质量难以保证。近年来,大禹蚕种持续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共投入资金2400万元,对原种基地进行改造提升。在浙江理工大学的技术加持下,大禹蚕种引进蚕种繁育物联网智能控制系统,通过安装在蚕室的感知器,让工作人员能实时获取温度、湿度等信息,并根据蚕的发育情况提前设置好各项参数,让蚕能在最舒适的环境下健康生长。此外,大禹蚕种还购置了蚕蛹雌雄分选机、蚕卵色选机等设备,提升蚕种生产效率。

走进大禹蚕种的蚕桑文化展示馆,一颗颗金黄色的蚕茧格外引人注目。据了解,大禹蚕种持续加大自主研发力度,与多家单位联合培育的“星丝路1号”黄金茧,已于今年正式通过浙江省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成为企业主打特色蚕品种。综合部经理薛向红介绍,用“黄金茧”制成的纺织品,既环保又不脱色,在市场上极具竞争力,目前已生产彩色茧1200吨,生产彩色丝棉被8万余条,成为名副其实的“金宝宝”。

通过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大禹蚕种不断拓宽乡村振兴“丝路”。如今,大禹蚕种已建有饲养彩色茧基地10多个,通过基地建设和技术指导,带动当地蚕农共同致富。此外,大禹蚕种还把优质的“秋丰·白玉”蚕种出口到乌兹别克斯坦、赞比亚等国,进一步打响“越城品牌”。

近年来,越城区持续以科技赋能乡村振兴,通过科技小院的培育和挖掘,实现科技创新、社会服务和人才培养的有机统一,助力农村产业迭代发展。“我们将以‘科技小院’建设为重要抓手,发挥好科技示范带动作用,为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解决农业生产实际问题,促进农民增收提供强劲创新动力,进一步推动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助力乡村振兴。”越城区科技局副局长李钢表示。

(内容来源:绍兴日报-今日越城)

作者: 编辑:谢媛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