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齐哥凌晨在某排污口调查取证。(视频截图)
“至少有10层楼高,全是垃圾。”9月27日,齐哥和同伴刀哥在贵州省黔西市红林乡一处溶洞天坑,发现了巨大体量的垃圾山。曝光的视频中,崖壁被3条排污管道染黑,溶洞内钟乳石被白色泡沫覆盖。
当天,黔西市政府就通报问题,次日组织环保、水务等多部门到现场调查,清查污染源,并对全市区域展开排查整治。
在过去大半年里,这个名为“渔猎齐哥”的短视频网红博主,在多地调查、曝光环境污染问题,受到了大量关注。今年以来,他已经调查曝光了30多起环境污染事件,其中绝大部分都得到了涉事地政府的迅速通报、清污处理和排查整改。
从钓鱼佬到环保博主,齐哥的粉丝从100多万增长到近300万,拥有了更大的能量。而随着其不断上涨的影响力,如何平衡流量与能量、收益与公益,似乎是未来需要面对的问题。
A
走上曝光环境污染之路
齐哥出生于湖北武汉的农村,从小热爱钓鱼。他告诉记者,自己曾从事建筑工程多年,后来和朋友合伙开了一家钓鱼俱乐部,有时会带粉丝去钓鱼、游玩。
3年前,齐哥开始每周带着粉丝在长江流域捡垃圾。在露营和垂钓的热门地,他们每周都会捡几十袋垃圾。捡垃圾的志愿者从8个人增长到3000多人。齐哥也成为一个粉丝百万的网红。
曝光环境污染是从去年冬天开始的。2024年11月,齐哥定了“一路向西”长江中上游捡垃圾计划。这期间,他收到粉丝的求助,称湖北天门有一条河“水草、鱼都死了,河泥像沥青”,于是回到湖北调查。
齐哥对此事视频曝光后,当地政府迅速组织工程队伍和设备,采取修筑土坝,封锁污水,以及曝气、投撒生物制剂、污水抽回处理厂消毒、上游放水稀释等方式,逐步清理污染。12月初,天门全市开展企业排查,对排污企业给予处罚、关停。
“原来视频曝光的影响力这么大。”从此,齐哥开始全面转向对环境污染,尤其是水污染的调查和曝光。
随后大半年,他频繁往返于长江流域各省,范围逐步扩大到全国,曝光的内容也从水污染延伸到空气污染等更多环境污染问题。
齐哥说,许多企业排污都选择在深夜或者下雨时偷排。为了找到污染源,齐哥和同伴经常在深夜出动,有时一个晚上要出动两三次,才能拍到排污证据。
但更难的是来自各方的压力。
2024年底第一次做河流污染的调查与跟踪时,妻子、父亲就劝他“不要再搞了”。后来,他开始收到威胁私信。今年2月底,他给自己买了一份保险。
今年6月,齐哥和助理刀哥调查某地水污染,前往酒店的路上接到一个电话,对方自称帮朋友带话,“你是在这个行业没吃过亏吧?”“杀人不过头点地,你总要有点退路吧。”齐哥报了警。警方后来告知他,威胁者被处罚。
B
“做好事”的同时“渴望流量”
齐哥明白,表面上看,事情解决是自己的功劳,实际上背后是粉丝“关注”的力量。2025年,他的粉丝从100多万增长到近300万。有粉丝给齐哥免费提供检测服务,还有的粉丝骑摩托车骑了80公里山路,就为带他去寻找污染源。网络上,不少人称齐哥为“环保英雄”“环保卫士”,还有网友留言,希望长期资助齐哥;一名山东网友还提出,可以捐赠10万元。
今年3月,齐哥去调查一处河水污染时,与小符和湘仔相识。他们带着齐哥下溶洞,寻找天坑垃圾、养猪场排污的证据。此后,他俩也开始做自己的环保视频账号。
5月29日,小符和湘仔在一处溶洞发现“七八层楼高”的垃圾堆。后来官方通报,这些垃圾沉积了10多年,总计84.5吨。当地摸排全县2079个岩溶洞穴,对40余个问题溶洞启动“一洞一策”治理,相关单位4名责任人被停职检查,15名责任人被立案调查。
这一次,小符、湘仔得到了巨大关注,有了数十万粉丝。
小符直言,在短视频平台的逻辑里,“有粉丝就有广告”。一方面,他们都意识到环保重要,但另一方面,他们把自己定义为自媒体人,而不是公益人。“我现在做这个,(目的)就是为了走流量、涨粉丝。”小符坦言。
但他认为,“渴望流量”和“做好事”并不冲突。“如果连自身温饱都解决不了,就去做志愿者、做公益,不太现实。”小符说。
河北人小辛在澜沧江捡垃圾一年半,现有90多万粉丝。内心矛盾的他,一方面坦言单靠直播收入很少,希望有更多盈利,另一方面又担心带货影响“名誉”。
去年,他的直播收入是9.8万元,阿里公益奖给他5000元,扣掉支出,他只赚了3万元。今年,他的影响力进一步增加,一家上海的动漫公司做了一个关于海洋环保的动漫片,捐给了他2万元。“比去年挣得多一点。”他说。
齐哥也坦言,聚焦环保调查以来,他的部分收入来自视频广告。记者看到,齐哥的多条调查视频都植入了某二手车平台广告。
C
如何平衡收益与公益?
比起前几年在各地水域捡垃圾,如今对污染调查和曝光,让齐哥感到拥有了更大的能量。例如2月曝光重庆市江津区珞璜镇黑臭河水和多个排污口后,江津区政府通报,采取封堵截流、抽排污水、清理污泥等措施,核查工业园区13家企业,后续将扩建污水处理厂。
但这也意味着,每一次曝光涉及的问题都更加错综复杂。湘仔说,今年5月,有粉丝发了一个污染视频,点了企业的名字,此后被该企业起诉。“如果我们有一点不干净,都会被无限放大。”他说,为了不被企业抓到把柄,他们发的作品都很“委婉”,甚至不专门点名。
齐哥也会考虑一种平衡。此前他们发现了一家养殖企业排污,但该企业的养殖规模只有几千头猪,却吸收了当地七八成的就业人口,涉及大部分人的生计,于是没有公开曝光。
“作为一个视频博主,我的能力其实很有限。”齐哥称,“我做环保调查,不针对任何一家企业、任何一个地方、任何人。我只关心结果。把污染问题解决了,老百姓不投诉了就行。”
齐哥告诉记者,他每月都接到大量爆料,但会严格筛选,只有100%确认的才会曝光。“你看到的一个视频背后,可能我们已经调查了5到10个地方。”他说。
一些地方政府的正面态度也让齐哥记忆深刻。今年7月底,他和刀哥调查曝光了福建漳州云霄县列屿镇沿海防护林的垃圾山。“(当地干部)都非常开明、坦诚,而且不逃避,积极处理问题。”刀哥说。
齐哥认为,发展和环保是一个动态平衡问题,不可能彻底没有污染。“如果通过我们的努力,可以让一个时期、一个地方的环境污染得到一定的改善,这就是我们(做这件事)的意义。”他说。
曾代理多起环保公益诉讼案件的湖北环源律师事务所律师曾祥斌告诉记者,齐哥这类环保博主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过去一些公益组织,孵化出一种与此前格局、模式不同的新型公众参与样态,有3个方面的表现:
一是媒体属性大于公益属性,二是利用自媒体流量的开放性吸引公众围观、支持,“带动了更多陌生人”直接参与公益;三是直播、打赏甚至带货等创业盈利模式,摆脱了公益组织传统筹款模式的限制,给予所有人重新定义公益的机会。
曾祥斌也指出,随着齐哥们不断上涨的影响力,如何平衡流量与能量、收益与公益,是未来需要面对的问题。(据红星新闻)
(内容来源:绍兴晚报)
作者: 编辑:邹俊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