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中秋假期,柯桥区漓渚镇的绍兴花市金秋共富市集,通过漓渚好食、漓渚好物、漓渚好玩、漓渚好戏4个区域,让居民在家门口享受别样的假日乐趣,彰显出共富市集作为民生工程的温度与价值。
共富市集各地已有不少,但能够出圈的并不多。笔者认为,共富市集的生命力在于贴近民生需求,必须打破“千市一面”的同质化困局,建立“因地制宜、动态调整”的布局逻辑。在规划初期,需系统调研区域人口结构、收入水平与消费习惯:老年人口占比高的社区,侧重粮油副食、平价蔬果和老年保健用品;年轻上班族集中的区域,增设网红小吃、创意文创摊位,引入扫码下单、线上下单等便捷服务。同时,可根据时段灵活调整,如开学季在学区周边增加文具专区,春节前推出地方特产礼盒,让市集始终与民众需求同频共振。对于空间布局,需避免资源过度集中,城市新区可结合商业综合体设固定市集,老旧小区利用闲置空地开展周末市集,农村社区则依托党群服务中心打造“常态化+节庆式”结合的交易平台,形成“全域覆盖、疏密有度”的服务网络。
特色产业是共富市集的核心竞争力,需通过“产业—文化—消费”的深度融合,实现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双重提升。要深挖“乡土味、乡亲味、乡愁味”三大特色,将本地资源转化为市场优势。“产品+故事”的模式,既能提升商品溢价空间,又能增强本土文化认同,让特色产业在市集的带动下从“小众特产”成长为“共富引擎”。
共富市集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多元主体的协同联动,需构建“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共治模式。政府层面要做好顶层设计,整合供销社、农业农村局等部门资源,提供场地、资金支持,制定摊位管理、食品安全等标准;企业可发挥供应链优势,帮助农户对接物流、包装服务,甚至联合打造区域公共品牌;社会组织如公益团体可组织志愿者参与秩序维护,村社居民则可通过摆摊、建言献策等方式成为市集的“主人翁”。
总之,要放大“共富市集”的综合效益,需从精准布局、特色激活、协同联动等多个维度发力,将市集从单一消费场景升级为推动共同富裕的复合型载体。
从漓渚镇的实践来看,共富市集的价值远不止于“买卖商品”,更是连接城乡、凝聚邻里、激活资源的纽带。唯有立足民生需求、深耕特色产业、强化协同合作,才能让这一载体持续焕发活力,成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能参与的共富实践。
(内容来源:绍兴晚报)
作者:钟伟 编辑:邹俊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