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甲状腺结节在体检报告中很常见,而胃癌的“家庭式”发病也引人关注。这既有检测技术进步带来的高检出率,也与长期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密切相关。

甲状腺结节多为良性
科学随访是关键
如今,体检报告上“甲状腺结节”几个字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很多人看到后就慌了,甚至还会联想到癌症。
绍兴市人民医院乳腺甲状腺外科主任、主任医师孟利伟介绍,事实上,甲状腺结节的高检出率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超声技术的飞速发展。“如今的高分辨率超声连几毫米的微小结节都无处遁形,使得以往可能被忽略的病变现在都被揪出来了,并不完全意味着发病率高了很多。”
同时,他也提到,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加快,长期处于压力大、情绪紧张的状态,再加上环境因素、遗传易感性等共同作用,导致甲状腺疾病呈现出年轻化趋势。
孟利伟说,首先大家不要紧张,绝大部分甲状腺结节是良性的,定期随访就行。即便被确诊为甲状腺癌,其中最常见的病理类型(如乳头状癌),进展非常缓慢,治疗效果好。数据显示,早期甲状腺癌的10年生存率可达90%~95%以上,患者治愈后通常不会影响正常寿命和生活质量。
那么,查出甲状腺结节后怎么做才科学?孟利伟认为要避免两个极端,不能过度焦虑,盲目寻求治疗,也不可掉以轻心,忽视可疑迹象。“虽然恶性概率低,但仍有一部分结节即使不是癌症,也可能需要手术干预,建议患者带上报告,去找专科医生进行解读和判断。”
胃癌呈家庭聚集
腌制食品是重要推手
胃是大家很关注的疾病。胃癌早期,一家查出好几个?这不是极端案例,而是消化内科医生诊室里越来越常见的场景。
随着公众健康意识的提升和胃癌筛查的普及,“家庭式”发病现象凸显,而幕后重要的推手之一,可能和餐桌上的菜肴脱不开关系。
“前阵子就有石浦的一大家子五口人,有三个胃镜查出来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的癌前病变,其中老爷子的情况更严重些,已经接近早期胃癌了。”象山县第一人民医院医疗健康集团党委副书记、院长,消化内科主任医师黄立江回想道。
诊室里,林家三人沉默着,最后还是林老爷子开口:“我们这病……是遗传吗?”
“有家族聚集性,但不完全是遗传。你们平时饮食习惯怎么样?是不是经常吃腌制海鲜?”
黄立江一句话点醒了三人。
他们的餐桌上,几乎顿顿少不了咸鱼、咸蟹这些传统腌制品。林老太太是腌制高手,她做的咸蟹膏红肉嫩,是小外孙外出上学念念不忘的“家的味道”。
“这是我们象山人的传统啊。”林先生苦笑,“我从小吃到大。”
“沿海地区是胃癌的高发区,其重要的风险因素之一,就是长期、大量地摄入腌制食品。这类食物中的高盐分会损伤胃黏膜,而腌制过程中可能产生的亚硝胺类化合物更是明确的致癌物。”黄立江解释,我们说“胃癌是吃出来的”,并非危言耸听,它有一定的科学依据。
(内容来源:钱江晚报)
作者: 编辑:王慧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