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江南独称会稽鸡

2025-10-13 07:45

来源:

晓 秋

江南独称会稽鸡

鸟是越民族的图腾,由野鸟驯化而来的家鸡,成为越人的宠物。《越绝书》载:“鸡山、豕山者,勾践以畜鸡豕。将伐吴,以食士也。”越王勾践为复国雪耻,扩充兵力加紧军备,在会稽山区办起大型的养鸡场、养猪场。为了鼓励生育,增加人口,无论生男生女,都有奖励:“生丈夫,二壶酒,一犬;生女子,二壶酒,一豚。”有人考证鸡山在东关金鸡山村,海拔150米,其地又分前鸡山和后鸡山。从此,越地的鸡犬豕都热闹起来了。

“鸡德”一语出自《韩诗外传》:“君独不见夫鸡乎?头戴冠者,文也;足傅距者,武也;敌在前敢斗者,勇也;见食相呼者,仁也;守夜不失时者,信也。”在勾践复国雪耻胜利后,越人自称为“会稽鸡”而一举成名,因为五德俱全的“鸡”与“吉”同音。

《世说新语》一卷,提到会稽人贺邵做吴郡太守。在江东首府之地,吴郡是繁华的中心,而会稽是偏远的地方。因此,贺邵来担任太守时,吴郡人并不买他的账。贺邵也有自知之明,行事低调,甚至连府门都不想出。当地的豪族很看不起来自会稽的贺邵,有人就在门上写了讥笑他的六个字:“会稽鸡,不能啼。”贺邵被吴郡豪族侮辱了,他不动声色,有一天走出门,在下面接了两句:“不可啼,杀吴儿。”于是,贺邵到各大族的庄园,查核顾姓、陆姓家族奴役官兵和窝藏逃亡户口的情况,然后报告朝廷,获罪的人非常多。

众所周知,居住江南的越人勇斗善战,这也许是他们喜爱“斗鸡”这种传统游戏的原因。《战国策》中记载,临淄之中七万户,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琴、斗鸡、走犬、六博、踏鞠。司马迁在《史记》中也有类似的说法,这在当时是非常盛行的游戏活动。禽类斗戏中,斗鸡应该开始得最早。《左传》中记载,季、刘二人斗鸡,各自用芥子和金饰武装他们的斗鸡。如果从其时算起,斗鸡在中国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

如今处于越城区中心的学坛地,另有一个老地名叫“斗鸡场”。南宋时期,绍兴出了一个著名的孝子叫徐龙佛,是斗鸡高手。据传,他养的鸡是把鸡蛋夹在自己腋下孵出来的,散放在平水山上,鸡全身白色的羽毛,红红的鸡冠,个头不大但机智精干,战斗力超强。每逢举办大型比赛,地方官都会推荐他的鸡代表绍兴参赛。凭着徐龙佛小白鸡的“一鸡之力”,打败所有其他地方的斗鸡,胜利而归,为绍兴争得了莫大荣誉,“越鸡”的名气也因此越来越大。

宋诗第一人陆游,对家里的鸡,除了喜爱,还有感叹。他有《赠老鸡》二首:“峨峨赤帻先群辈,喔喔长鸣盖四郊。意气虽雄无处用,风霜从我老衡茅。”“场中啄粟树头栖,三唱明星出尚低。关路元无孟尝客,吴儿莫议会稽鸡。”这个“会稽鸡”竟成了他耿耿于怀、不改初衷的伙伴。

鲁迅对于“会稽鸡”特别敏感,晚年两首诗云:“绮罗幕后送飞光,柏栗丛边作道场。望帝终教芳草变,迷阳聊饰大田荒。何来酪果供千佛,难得莲花似六郎。中夜鸡鸣风雨集,起然烟卷觉新凉。”(《秋夜有感》)“曾惊秋肃临天下,敢遣春温上笔端。尘海苍茫沉百感,金风萧瑟走千官。老归大泽菰蒲尽,梦坠空云齿发寒。竦听荒鸡偏阒寂,起看星斗正阑干。”(《亥年残秋偶作》)你听,“荒鸡”的啼鸣,打破了黑夜的沉寂,预示着黎明就要来到了!光明,在鲁迅那里总是一个远未达到和实现的理想目标,他努力冲破这暗夜,宁愿“自己肩住黑暗的闸门,放别人到光明的地方去”。所以,他希望自己成为一只勇敢的雄鸡,为沉睡的人们报晓。

郁达夫在《回忆鲁迅》中记下与鲁迅的一次会谈。鲁迅在谈话中回忆了在广州的一段生活时说:“在这半年中,我譬如是一只雄鸡,在和对方呆斗。这呆斗的方式,并不是两边就咬起来,却是振冠击羽,保持着一段相当距离的对视。因为对方的假君子,背后是有政治力量的,你若一经示弱,对方就会用无论那一种卑鄙的手段,来加你以压迫。”(1939年6月15日《星洲日报半月刊》第24期)

好一个“雄鸡”的姿态——这不正是鲁迅的“斗士”性格吗?

(内容来源:绍兴日报)

作者: 编辑:邹俊瑜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