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绍兴的母亲湖

2025-10-13 07:44

来源:

绍兴的母亲湖

谢善骁

北宋词人柳永在他著名的《望海潮》词篇中,开门见山地捧出了他眼中千姿百态的“西子”:“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既然谈到“东南形胜,三吴都会”的杭州,就不能不想到无独有偶的另一东南都会绍兴。事实上,柳永不仅想到了,而且一视同仁,为素妆淡抹的“越女”写下了一首借景抒怀的词《夜半乐》。

杭州的骄傲是西湖,绍兴的幸运是鉴湖。尽管柳永说“钱塘自古繁华”,但是鉴湖的成名比西湖早得多,明朝文学家袁宏道不是说过吗:“六朝以上人,不闻西湖好”,“彼此俱清奇,输他得名早”。古代鉴湖,号称八百里鉴湖,水面广阔,烟波浩淼、宏伟壮观的景象,自然令人神往。而且行舟湖中,目力所及,远处是青山重叠,近处为碧水如镜,又是另一番清幽画面。南宋状元王十朋以“人在镜中,舟行画里”八个字,盛赞鉴湖之美,不算过分。

一碧万顷、水天相涵的鉴湖,在浩瀚的湖面上,分布着不少可以栖息的洲岛,或近或远地隆起于粼粼水波中,缥缈隐现,柳暗花明。沿湖的东、西、南三面,都是青山环抱,层峦叠嶂。优美的自然风光,加之湖上由芰荷芙蓉、菱歌渔曲、越女轻舟、啭莺啼鸟构成的人间情趣,鉴湖还能不令时人倾倒吗?

自古以来,鉴湖以其自然之美,吸引大批文人不远千里慕名前来揽胜观光。东晋时期,王羲之、谢安、许询、孙绰等名流卜居会稽,常常聚会、觞饮于鉴湖及周边,兴高采烈,流连忘返。王羲之、王献之父子二人对鉴湖赞叹不已:“山阴道上行,如在镜中游”“镜湖澄澈,清流泻注,山川之美,使人应接不暇。”鉴湖的名声大振,还是在唐玄宗以鉴湖剡川一曲赐给贺知章之后,许多诗人骚客慕名来游,其中李白的“镜湖水如月,耶溪女如雪”和杜甫的“越女天下白,鉴湖五月凉”,正是当时盛赞鉴湖的名句。

历史上的鉴湖,六朝之前曾是风光独好、独步江南的胜景,南宋初期也仍堪称与西湖并驾齐驱、各有千秋的游览胜地。那位状元郎王十朋,在绍兴任职期间遍游越中山水,写下不少诗作,而使他无限留恋的还是这泱泱鉴湖。他在一次畅游鉴湖归来时,兴奋不已,写了一篇《鉴湖行》,以四句游兴未尽的结尾,表达了兴致盎然的心情:日暮东风吹棹回,花枝照眼入蓬莱。回首湖光何处是,欸乃声中图画来。对鉴湖怀有深厚感情的陆游,更是一再赞美“千金不须买画图,听我长歌歌鉴湖”,“何由唤得王摩诘,为画湖桥一片愁”。

鉴湖诗文,从六朝王、谢两族的才子肇端,在唐、宋两朝太平盛世达到高峰,一直延续到明清时代,被人们视作古越文化的精华之一。一代代诗人留下的大量诗文墨宝,犹如百帆竞流,荡桨碧波;诗情与碧水齐漾,画意和茭荷共生,在鉴湖澄清的画面上,融入了浓墨重彩的历史文化沉淀。他们泛舟鉴湖,吟哦诗作,仿佛把八百里鉴湖当成了历史的斗诗台、赛歌场,八仙过海,各显才华,百花齐放,斗丽争妍。人才聚会,诗词展览,把鉴湖经营得好不热闹、好不光彩。

不吝笔墨的文人们,从春夏秋冬到山水花鸟,从日月星辰到朝云暮雨,几乎把鉴湖的周围景色、四时风光都作了寻访、观察,然后写下一篇篇锦心绣腹、各有千秋的诗文。多谢现代辛勤劳作的学者,他们从数以千百计的历代鉴湖佳作中,精心采撷了不同流派的代表作,使读者能以目代舟浏览这些诗文,即使无缘造访古鉴湖,也足以领略其山水风光,分享当年诗人们泛湖赏景的情趣了。

绍兴山水之美,美在稽山鉴水,鉴湖这一泓绍兴“母亲湖”浓缩着开发不尽的美景。环城河是浙东古运河和鉴湖的儿子,像一圈镶嵌在绍兴古城周围的亮丽翠环。随着舟舫赏曲江八景,两岸是看不尽的古风遗韵。从环城河起点的稽山公园西行,沿途可欣赏鉴水苑、治水广场、钟堰遗韵、快阁揽胜、鉴湖诗廊、杏卖桥、柳姑亭、陆游故里、古纤道、柯岩风景区等景点。“山阴道上行,如在镜中游”的美妙遐想重现眼前,尽管没有鲁迅所写的那种原始自然的感觉,却可以深切感受到在山水画廊中穿行的“镜中游”乐趣。

当我来到“钟堰遗韵”这一处古代的水利工程遗址时,见到堤上的一座庙——钟堰庙。古戏台伫立在河边。弯曲有致的钟堰石桥和气势恢宏的钟堰禅寺,联袂构成了一幅历史画卷,让人感受到历史的厚重。

快阁位于鉴湖之滨,登高远眺,湖光山色尽收眼底。前行来到“鉴湖诗廊”,这里汇集了众多文人墨客的诗词佳作,凝聚了绍兴文化。漫步于诗廊,不仅可以欣赏古代脍炙人口的诗篇,更能感受古人对鉴湖的赞赏和深爱。“千金无须买画图,听我长歌歌鉴湖”的陆游,在这里择湖而居,择城终老,背依石堰山、韩家山、行宫山的陆游故里,是鉴湖风景精华地段,历史文化底蕴和自然山水景观在这里浑然一体。

(内容来源:绍兴日报)

作者: 编辑:邹俊瑜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