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千年鸟道”筑“驿站”

2025-10-13 07:41

来源:

上虞海涂湿地。 特约摄影师 朱胜钧 摄

10月12日上午,位于上虞海涂湿地的海塘安澜工程新建港区段工地上,两台挖掘机缓移轻掘,只为不惊扰到栖息在不远处的鸟儿。

这片坐落于钱塘江南岸的湿地,是“西伯利亚—澳大利亚”候鸟迁徙线上的关键中转站。每年10月底至来年4月,百余种珍稀候鸟于此汇聚停歇。因其不可替代的生态地位,被国际鸟盟认定为重要自然栖息地。这条绵延千里的候鸟迁徙线,也被誉为“千年鸟道”。

然而,这里也曾面临开发的喧嚣。多年前,一个投资9000余万元的光伏项目在此动工,并已完成部分基础工程。在当地野鸟保护志愿者的呼吁下,这个可能影响生态的光伏项目最终按下了停止键。

面对发展进程中难以回避的“人鸟争地”矛盾,我市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将生物多样性保护视为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打出一套“组合拳”。法治利剑率先出鞘,2019年浙江省首个野生鸟类司法保护基地在此设立;保护体系不断完善,《上虞区濒危珍稀野生动物保护工作方案》为珍稀鸟类撑起了“保护伞”,跨部门联席会议制度打通了执法壁垒,强化了生态协同监管,共同筑起一张全域覆盖、高效联动的守护网。

2022年11月,上虞区水利史上投资最大(总投资21.6亿元)的海塘安澜工程启动。但该工程部分施工段紧邻候鸟核心栖息地。根据原方案,需动用渣土车运输300万立方米土方,预计日均车流量达500台次。昼夜不息的轰鸣、扬尘与灯光,势必对湿地生态造成难以估量的影响。

基于对湿地生物保护特殊性的考量,一系列论证与研讨密集展开。最终,项目方摒弃传统方案,改为采用对环境影响更小的泥浆泵吹填工艺。“仅此一项,工程造价便增加了近千万元。”上虞水利建设集团有关负责人说。

不仅如此,该集团还与项目承包单位共同出资设立了野鸟保护专项基金,与每一位施工人员签订保护承诺书,坚决杜绝非法猎捕、惊扰鸟类等行为。今年,旨在系统优化鸟类生存环境的“上虞滨海候鸟栖息地保护与修复项目研究”也取得实质性进展,标志着对这片湿地的守护正从“被动避害”向“主动提质”迈进。

精心呵护换来“鸟丁”兴旺。2023年,40多只全球濒危的东方白鹳罕见地在此降落停留;2024年,世界珍稀濒危的卷羽鹈鹕也翩然而至。此外,被称为“鸟中大熊猫”的震旦鸦雀更是将此视为世代安居的家园。据统计,随着生态保护工作的深入推进,上虞海涂湿地共记录到鸟类近300种,其中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鸟类达30多种。

上虞海涂湿地的变化,是绍兴系统性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一个生动缩影。近年来,我市在推进生态环境全域治理、质量持续改善和落实全社会共建共享等方面全面发力,系统构建整体联动、高效运转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大格局。全市还建立了以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并严格划定了生态保护红线,为多样的生物留足生存空间。

2024年,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六次缔约方大会城市峰会上,绍兴市荣膺“生物多样性魅力城市”称号,向世界昭示了现代化进程中人与自然共存、共生、共荣的“绍兴方案”。

(内容来源:绍兴日报)

作者:越牛新闻记者 裘 玮 编辑:邹俊瑜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