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父母跪地被踩,如此“感恩教育”愧疚了谁?

2025-10-12 11:12

来源:

近日,河南省中牟县一所中学上演了令人错愕的一幕:家长们双膝跪地,排成一排,学生们则蒙住双眼,在旁人搀扶下,战战兢兢地从父母背上踩过。有个女生下来之后,摘开眼罩才发现是父母,直接就哭了。

这场所谓的“感恩教育”,从头到尾都散发着离谱的气息。学生蒙眼不知脚下是父母,摘下眼罩后崩溃痛哭——这样的“感动”并非源自对父母付出的主动体悟,而是源于“踩过至亲”的冲击与愧疚。当父母的脊背成为“教育道具”,当学生的情感成为操控对象,双方都被物化成了这场形式主义闹剧里的玩偶,哪里还有半分教育应有的温度与尊重?

愧疚是被动的心理负担,感恩是主动的情感回馈,将二者混为一谈,本质上是对教育逻辑的颠倒,只会让孩子们对“感恩”产生抵触,甚至扭曲他们对亲子关系的认知:难道表达孝心,需要以践踏父母尊严为代价?

更令人忧心的是,这类“侮辱式感恩教育”并非孤例。很多打着“感恩”旗号的活动,往往沿袭“传销式洗脑”的套路:用煽情音乐烘托氛围,用极端故事制造愧疚,用集体情绪裹挟个体判断。煽情不是教育,由极端激发的情感来得快,去得也快,当教育者沉迷于这种“一时哭、一时悟”的虚假效果,丢掉的是润物细无声的教育耐心,伤害的是学生对“真善美”的判断力。

真正的感恩教育,在于立足平等对话,在于引导孩子从生活细节中感知爱、理解责任。它是孩子主动帮父母分担家务时的体贴,是对老师一句真诚的“谢谢”,是对他人付出的尊重与体谅,而非在精心设计的仪式里被动流泪,更非踩着父母的脊背“感悟”孝心。

涉事学校需要一场深刻的教育理念反思:学校究竟要培育什么样的人?感恩教育究竟要传递什么?监管部门更需介入,明确划定“感恩教育”的底线——任何以教育之名践踏人格尊严、实施情感绑架的行为,都应被坚决叫停。

感恩的核心是“理解与尊重”,是孩子主动感知父母在柴米油盐中的操劳,是体会师长在谆谆教诲中的用心,而不是通过“踩过父母脊背”这种极端形式,制造“我亏欠父母”的负罪感,更不是用戏剧化的场面包装“道德绑架”。让感恩回归到爱与尊重的本源,这样的教育才配得上“育人”二字。

(内容来源:绍兴日报)

作者:风 云 编辑:徐盈盈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