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更好推进文化润乡

2025-10-12 11:11

来源:

国庆中秋假期,我市各级文化特派员纷纷下沉乡村,利用节假日指导乡村文艺工作。文化特派员制度实施一年多来,大批文艺专家带着技能扎根乡村,激活村民文艺细胞,培育乡村文艺人才,让“文艺下乡”升级为“文化润乡”。

这些文化特派员,以自身特长助力乡村振兴,发掘乡村的文化亮点与文旅卖点,引导人们看到和读懂乡村文化内涵,并从“文化+”的赋能中找到富民强村的切入口。像摄影工作者主动介入斗门老街的“焕新”行动,高校教师点化“甜蜜丰江”农文旅融合项目助销红糖6万公斤,省媒编辑为龙尾山村挖掘村史培育乡村业态出谋划策,无不是以专业力量激活乡村文化资源与产业潜力的例证。

文化润乡如同春耕秋收,“种什么”与“怎么种”十分重要,毕竟乡村文化形态各不相同,人文基础各有特色,倘若要在书法村里强势推广“村BA”,在诗词村里组建起腰鼓队,就有些牛头不对马嘴,必将事倍功半。乡村文化的多样性,决定了文化润乡必须注重对口扶植与量体裁衣,既要发挥文化特派员的特长,更要匹配乡村的文化基因。文化特派员须紧扣乡村自身文化脉络,实现专业技能与本土特色的深度融合,一方面避免错位帮扶带来的资源浪费,另一方面促进乡村文化与文艺人才的双向奔赴,真正让文化帮扶在乡村落地生根。

同时,文化润乡要注重从“点状突破”走向“全域开花”。要看到,单个乡村的文化根基相对薄弱,单个文化特派员的专业领域也存在边界,凭一人之力很难推动乡村文化赋能走向纵深。假如能实现村与村的文化联盟,或者文化特派员的艺术结盟,便能形成“1+1>2”的叠加效应。比如,摄影村与书画村可联合举办“乡村美学展”,戏曲村与诗词村可合作推出“诗唱乡村”演出,文创村与动漫村可协同打造乡村经典场景,通过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扩大文化辐射力。文化特派员之间的艺术联盟可尝试跨区域的巡回指导,通过交流、互动、融合等方式打破专业限制,扩大文艺影响面。

乡村文化联盟不仅是地域边界的打通,也不只是文艺人才的协作,因此需要建立长效运营机制,比如设立“文化共建基金”为跨村文化活动提供资金支持;搭建“线上交流平台”让文化特派员与村民随时分享经验、解决问题;利用“乡村文化品牌+美食土特产+民俗文化”组建“共富联盟”,开发更多沉浸式体验项目。如此,不仅能带动乡村连片增收,更能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产业链。

文化润乡不是一场单向输出的文化扶贫,而是一次双向奔赴的文化共建。唯有以对口扶植为基础,以联盟联动为纽带,以制度保障为支撑,才能让文化之花在乡村沃土上持久绽放,真正实现文化兴乡、文化富民的目标。

(内容来源:绍兴日报)

作者:苏小坡 编辑:徐盈盈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