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不能永远当‘保姆’。”作为千年斗城,鹿城拥有849处传统院落,其中仅50余处为文保单位,其余大量散落于老城角落的历史建筑亟待修缮活化。鹿城区清醒认识到:可持续的城市更新,必须依靠社会力量。但如何让社会资本“敢进来、留得住、赚得到”?
答案是构建一个“前端改造+后端运营”深度融合的生态联盟——“庭轻松”主理人联盟。联盟汇聚了百余位设计师、建筑师、文化创业者,形成了一套独特的驱动机制。
政府小投入,提升基础配套。政府以“微改造、精提升”为原则,投入少量资金用于地下管网疏通、墙面彩绘、文旅标识打造,提升区域可达性与文化辨识度,为后续社会资本进入铺路搭桥。
专业团队打前阵,破解“改造难”。一批擅长旧改的“先锋队”负责租赁、设计、施工。他们与街道、社区联动,解决多户共居、产权复杂等难题。如嘉会里巷81号原为生活在海外的三兄弟共有,长期无人管理成危房,经社区协调达成八年以上长租协议,确保投资回报周期。
多元主理人接棒,破解“运营难”。改造完成后,主理人通过“成本入股+流量分成”“联合运营”等方式入驻,实现“拎包创业”。如安徽姑娘叶彤接手打造祈愿西餐厅,无需承担高额改造成本,仅需支付合理租金并参与分成,极大降低了青年创业门槛。
更关键的是,政府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由住建、文旅、消防、执法、街道等部门组成,实行“方案预审+过程监管”,既守住风貌保护、结构安全、不增面积三条底线,又灵活采用备案制替代审批制,破解“合法难”困局。
目前,鹿城区已有数十处老宅由社会资本参与改造,业态涵盖小剧场、小酒馆、小客栈、手作工坊、创意办公、宠物心理诊所等,避免同质化竞争,形成“百花齐放”的微生态。鹿城还谋划与央企合作,打包推进部分老宅的集中更新与业态植入。
作者: 编辑:夏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