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嘉兴市海盐县于城镇村社交流讲堂如期而至。各村社干部围坐一堂,你一言我一语,分享工作心得、交流治理方法,现场气氛热烈。这已是该镇今年举办的第三场同类交流活动,成为当地系统化推进年轻干部培养的一个生动缩影。
面对高质量发展对基层干部能力提出的新要求,于城镇把年轻干部培养作为一项战略性工程来抓,创新构建起“分层施训、分型培育、分享共研、分数问效”四位一体的“年轻干部成长力指数”培育机制。这一机制既瞄准能力短板,也贯通选育管用全链条,为乡村治理与发展注入了持续动能。
在分层施训方面,于城镇注重精准滴灌,构建起递进式培养体系。针对干部不同职业阶段,开展系统性、阶梯式培训。新入职干部有导师“一对一”传帮带,通过跟踪指导和定期交流,快速适应岗位、提升业务能力,目前已有8名新干部在关键任务中脱颖而出。针对成长期干部的“青筑晨光”计划,则融合集中授课、实践调研和一线攻坚,两年培训超300人次。面向成熟期干部的“领雁论坛”,借助擂台比武、专题研讨等形式,锤炼战略思维与引领能力,全年开展3期村社交流讲堂,覆盖骨干35人,逐步形成梯队培养、层层递进的良好局面。
分型培育则强调靶向发力,提升干部专业化履职水平。根据管理型、专业型、复合型等不同成长路径,实施差异化培养。镇里通过能力测评、实绩分析等方式,建立“一人一档”动态管理名册,做到精准分类。在此基础上,对综合型干部侧重宏观思维与复杂问题处置能力,安排参与中心工作、轮岗锻炼;对专业型干部,则通过“业务大讲堂”、外派学习等提升政策落地与专业技能。值得一提的是,当地还建立起“综合—专业”双向转化机制,目前已促成3名干部成功转型,初步形成分类培养、动态优化的良性循环。
以分享共研促互学互鉴,是激发内生动力的关键一招。于城镇积极搭建交流平台,推动干部在碰撞中共同成长。“外引活水”邀请专家开展前沿讲座,全年组织4场,帮助干部开阔眼界;“内部碰撞”则依托“思享汇”等载体,鼓励干部分享案例、交流困惑,年内3场研讨产出多项可行方案;“实战晾晒”通过项目路演、季度业绩公示等方式,让干部亮进度、比实效,营造出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
为树立实干实绩的鲜明导向,于城镇推出“年轻干部成长力指数”平台,实施“月度纪实、季度考评、年度总评”的动态评价机制。季度积分在条线内排名并反馈,对暂时落后干部开展提醒谈话,实现常态化考核。平台还集成干部“画像”数据库,记录培训参与、工作实绩等多维信息,通过数据分析精准研判队伍结构,为培养和使用提供依据。评价结果与评优、绩效、晋升紧密挂钩,形成“考核—反馈—改进—提升”的闭环管理,真正体现“以实绩论英雄”。
作者: 编辑:夏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