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篾煣弯时一定要注意火候,竹圈的形状才均匀,扎出来的灯架更协调。”马剑镇小的花灯制作课上,指导老师的叮嘱声伴着竹条的轻响。这门课已经开设两年多,同学们早就不是“新手”,从旋转飞舞的滚灯到随风而动的转花灯,简单的花灯制作对他们来说“小菜一碟”。
新学期,大家挑战起了更有意思的“造型款”——兔子灯。课桌上摆着一捆捆细细的竹篾,同学们先认真筛选“合格选手”,再用尺子量好尺寸,接着小心翼翼地把竹篾架在火上烤,等竹条变软了,轻轻一弯,一只兔子骨架就成型了。
骨架扎好还不算完,同学们给兔子灯“穿衣服”,蒙上雪白的坯布,再拿出彩笔“创作”:有的画上传统的祥云、月亮,满是古韵;有的画卡通兔子、星星,可爱又灵动。
不过,光自己会做还不够,国庆要去市集推广,怎么让零基础的路人也能轻松上手?同学们凑在一起开“头脑风暴会”:“得把材料提前配齐,竹圈提前做好,省得大家烤坏!”“教程要写清楚,比如竹条多长、怎么粘布!”“还要跟中秋节挂钩,大家才愿意来玩!”你一言我一语,对策很快就定了。
大家还动手打包“兔子灯材料包”:提前弯好的竹圈、剪得方方正正的灯笼布、连提杆和小灯串都按数量放好,每一份都检查好几遍。“我们试过好多次,这样大家不用费劲就能组装,还能省下钱!”负责材料包的费铭娜说。(内容来源:绍兴晚报)
作者: 编辑:张衎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