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绍兴同心楼再现名场面!这些老字号凭啥活得好?

2025-10-11 21:32

来源:

清晨六点,绍兴解放路的同心楼门前已排起长队。生煎包的香气弥漫在空气中,队伍中有白发苍苍的老绍兴,也有拖着行李箱的年轻游客。这家百年老字号仅生煎包日销量就超万只,成为绍兴老字号活力不减的生动注脚。

然而,并非所有老字号都能像同心楼这样永葆青春。绍兴市启动老字号复核工作,首次对第一到七批绍兴老字号进行“全面体检”,在绍兴的老字号企业中引起较大反响。对这一规定,行业内作何评价?主管部门怎么看待?记者进行了延伸采访。

那些老字号怎么消失了?

“老字号不是‘铁饭碗’,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终将被淘汰。”绍兴市老字号企业协会副会长陈宝祥直言。此次复核依据《绍兴老字号保护与发展条例》要求,围绕主体资质、经营状况、合规情况三个维度展开,结果将分为“通过”“附条件通过”和“不通过”三类。

绍兴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复核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我们要通过动态管理机制,倒逼老字号持续创新,让‘金名片’越擦越亮。”

据了解,此次复核后,不符合条件的企业将被取消称号,从“绍兴老字号”中除名。

在浙江老字号层面,动态管理已显现威力。诸暨饮食服务有限公司桃花源酒家的浙江省老字号桃花源因企业注销而被除名,越城区知名香糕品牌孟大茂曾是多年的浙江省老字号,也因未提交资料失去了“浙江老字号”的金字招牌。

“这些案例给我们敲响了警钟。”绍兴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说,“老字号称号不是终身制,老字号的产品和品质必须名副其实,老字号企业更要保持创新活力,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这些老字号凭啥活得好?

近些年,外来品牌在绍兴的折戟也印证了市场竞争的残酷。北京庆丰包子曾入驻解放路与县前街交叉处,此处黄金铺位与同心楼相邻。但同心楼不改“排队等餐”的“小吃界扛把子”江湖地位,作为北京老字号的庆丰包子,却最终关停撤离。杭州新丰小吃也曾入驻解放路,和同心楼“打擂台”,同样黯然退出、铩羽而归。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同心楼为何能持续火爆?“我们不敢‘躺平’。”同心楼负责人坦言,“老字号最大的危机不是市场竞争,而是失去创新动力。”

去年8月,同心楼将出租十余年的二楼收回,重装开业,扩大堂食面积,新增盖浇饭、面条等品种,既保持了传统特色,又满足了现代消费需求。

在加盟扩张的热潮中,同心楼保持了难得的冷静。“质量难以把控和人手不够是我们不考虑开加盟店的主要原因。”该负责人表示,“盲目扩张很可能把老字号做垮。”

据了解,2013年,绍兴市饮食服务责任有限公司的同心楼被认定第一批绍兴老字号。这批绍兴老字号共21个,其中位于越城的还有绍兴市咸亨酒店有限公司的咸亨,中国绍兴黄酒集团有限公司的沈永和和古越龙山,绍兴市丁大兴食品有限公司的丁大兴等11个老字号,涵盖餐饮、黄酒、糕点、珠宝、医药等行业,这些老字号产品至今仍然深受市民欢迎,表现出守正创新的活力。

复核,仅仅是个开始

“老字号不能因保护而保守,失去活力。”绍兴市人大法制委委员、绍兴市老字号企业协会创会会长宋金才认为,要实现政府依法护航、企业守正创新、社会价值认同三位一体,才能持续擦亮老字号金字招牌。

作为咸亨酒店的“老店王”,宋金才对此深有体会:“我们不仅在原址保持传统经营,还创新开发了文创产品、咸亨新青年酒店等新业态,让老字号与现代生活深度融合。”

绍兴市商务局正在探索老字号创新发展新路径,包括推动老字号与文创产业、旅游业融合发展,支持在特色街区、商业中心等开设门店。越城区商务局也通过“放心早餐”等项目,支持老字号拓展市场。

走进重新开业的同心楼二楼,古色古香的装修里飘荡着包子香气。排队的人群从花甲长者到年轻游客,队伍从店内延伸到街角。这场景,正是老字号在传承与创新中寻找平衡的生动写照。

“复核只是开始,更重要的是建立长效机制。”绍兴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将继续完善老字号保护与发展政策体系,推动老字号在守正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

在老字号发展路上,没有永远的辉煌,只有不懈的奋斗。那些历经沧桑而依然生机勃勃的老字号,正如绍兴这座古城一样,在保护与创新的平衡中,寻找着属于自己的发展之道。

(内容来源:绍兴日报-今日越城)

作者:越牛新闻记者 殷俊 编辑:严心愉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