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楼越剧悠扬,楼下游客如潮。
■ 记者 王宏超 文/摄
这个国庆中秋假期,鲁迅故里同往年一样人流如织,但与往年不同的是,夜幕降临后,这里的喧闹依然不减。在鲁迅中路与新建南路交会的黄金十字路口,“醉越宴”二楼那座悬于半空的戏台,吴音婉转、水袖轻扬,成为今年国庆期间一道动人的风景。台下游客仰首凝望,掌声如潮。这座看似轻盈的“空中戏台”,承载的不仅是越剧的百年回响,更是一个家庭二十余年来对一方水土的深情与坚守。
“不只是吃饭,更像是走进了一部活的绍兴文化志。”一位从上海专程而来的游客说。老板娘石笑英穿梭于桌席之间,笑容温煦。从她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一段从8家特产店到一家非遗餐厅的转型之路。
石笑英来自“珍珠之都”诸暨山下湖。丈夫钱先进家族数十年深耕珍珠产业,而她,却因一次探亲之旅与绍兴结缘。本世纪初,在鲁迅故里景区,她敏锐地嗅到商机,迅速开出8家门店——蓝印花布、珍珠首饰、龙须酥、绣花鞋……她还成为景区最早引入现场制作龙须酥的商户,惊艳无数游客。但石笑英很快意识到:游客需要的不只是特产,更希望能深层次体味绍兴独特的文化。“他们需要一个能坐下来,真正‘品尝’绍兴的地方。”于是,开一家真正具有文化底蕴的餐厅,成为她心中挥之不去的念头。
“做餐饮?投入大、竞争强,特产卖得好好的,何必冒险?”旁人的质疑没有动摇她。2018年,鲁迅故里核心区原古玩城地块释放,她毅然拿下,打造出“醉越宴”的前身——“大牌楼”。
不过,要在鲁迅故里抢“鲁迅饭”吃,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里餐馆林立,新餐饮品牌又层出不穷,石笑英明白,只有做出真正具有辨识度的文化体验,才能站稳脚跟。为此,她决定把“醉越宴”打造成一个“可以吃的绍兴非遗展厅”。光是门头与外观改造,她就投入了数百万元。她坚持使用老旧石板、原木榫卯,在店内复刻“小桥流水”“曲水流觞”,甚至将一座真实的石桥搬进餐厅。“这不是装修,是造境。我们要让客人一步入内,就仿佛走进浓缩的绍兴。”她说。有资深食客评价:“本身处于黄金地段,却没有坐享其成。‘醉越宴’拥有高端饭店品质、平民消费价格,更有整体氛围感的加持,形成了这家饭店的竞争优势。”
从“大牌楼”到“醉越宴”,不只是名字的转变,更是定位的跃升——“醉”在绍兴,“越”是根脉,“宴”邀天下客。石笑英相信,文化味,就是最珍贵的情绪价值。
然而创业之路多艰。餐厅开业不久,疫情袭来,她前后损失数百万元。在最艰难的时刻,是丈夫在背后毫不犹豫地支持。“他用做珍珠生意赚来的钱,不断往餐厅‘输血’。”石笑英语气平静,却字字坚定。
一家人把新家安在城南,便于丈夫往返于诸暨与越城之间,一边稳住珍珠本行,一边支持妻子的情怀。“没有他,就没有‘醉越宴’的今天。”这份“以商养文”的格局与魄力,成为餐厅穿越风雨的最大底气。
真正让“醉越宴”破圈的,是今年国庆期间亮相的“空中戏台”。这个点子来自女儿钱洁婷。年轻一代的思维活跃,懂品牌、擅传播,此前在她的策划下,对接CCTV平台,在小红书、抖音等平台策划话题,流量精准转化为了销量。此番,她提出将二楼阳台改造为开放式戏台,每晚安排越剧演出。果然,演出视频迅速在社交媒体发酵,引发年轻人集体打卡热潮。“我们要让越剧不只被听见,还要被看见、被传播。”钱洁婷表示,一座戏台,既做了文化传承,也成了品牌营销的亮点。
除了越音袅袅,石笑英还精准捕捉到另一重文化需求——鲁迅故里是课本里的胜地,游客多是携子同游的家庭。为此,她在“醉越宴”中巧妙融入了“金榜题名”主题元素:包厢以“树人堂”“三味书屋”等命名,墙上饰以绍兴历代状元轶事,并推出寓意美好的“状元烤鸡”“步步高升”等特色菜品。正是通过这样敏锐的文化触角,餐厅成功圈住了一批重视教育、寻求深度文化体验的固定家庭客群。
如今的“醉越宴”,已成为鲁迅故里独特的文化地标。它不仅是一家餐厅,更是一座没有围墙的越文化体验馆。有食客评价:“这里的菜,抓住人的胃;这里的戏,抓住人的心。”
目前,石笑英正计划将“空中戏台”向社会开放,与相关协会、单位合作,让更多游客在此感受绍兴文化的魅力。“我们希望,每一个走进这里的人,都能带着对绍兴的眷恋离开。”夜幕低垂,石笑英穿梭店堂,寒暄熟客,叮嘱员工,在此20余年,她已经习惯了与天南海北的游客聊天,在过程中获取乐趣和知识。此刻,二楼越音婉转,台下宴饮正酣,窗外千年古街流光溢彩。
作者: 编辑:严心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