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诸暨店口镇,一座由8家污染企业出资建成的生态警示公园,如今已成为市民休闲的热门去处。从污染重镇,到山清水秀的生态之城,店口镇以壮士断腕的环保决心,不仅换回了绿水青山,更蹚出了一条生态与经济共生、环境与共富共赢的蜕变之路。专栏《六战攻坚一线蹲点》来听报道:
每天晚上,店口镇生态警示公园热闹非凡,很多市民前来散步、跳舞、打球。居民丁爱蓉从小就居住在这里,她用短视频记录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
居民 丁爱蓉:以前是荒草地 (环境)一塌糊涂,改造好以后这个比较休闲。
丁爱蓉提到的改造源于8年前的一次环境整治。2017年3月,诸暨市环保、检察、公安等部门联合对店口镇一带的80余家金属加工企业进行突击检查,发现有8家企业存在非法排放含重金属废水、污染周边环境等违法行为。在绍兴市检察院等部门指导下,诸暨市委托绍兴市科技服务中心进行生态损害赔偿评估,8家企业自愿共同出资115万元,建造这个占地2783平方米的生态警示公园,这也是浙江省首例生态环境“替代性修复”落地项目。
店口社区党委副书记 李均:告诫企业在环保上要提高警惕。
店口镇鲁戈村村民 钱建荣:原来水是绿颜色的,水还发臭,整个村庄都是灰蒙蒙的,窗户不能开,衣服不能晒。后来通过整治以后,这个现象彻底消失了,恢复到以前山清水秀的程度了。
任有宝是其中一家被罚企业的负责人,当年在店口经营一家紫铜管组加工企业。企业被查之后,任有宝不仅缴纳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还出资对原有的生产设备进行提升改造,做大企业规模,年产值从原来的200多万元增加到1700万元。
被罚企业负责人 任有宝:我们没有环保的风险存在了,大的客户更愿意与我们这种有社会担当,有责任感的企业合作。
小五金是店口镇的传统支柱产业,20多年前,粗放式发展让当地承受巨大的环境代价,上千台焦炭小铜炉日夜燃烧,整个镇子常年烟雾弥漫。2006年,当地痛定思痛,启动焦炭炉整治行动;2007年强行关停1304只焦炭炉;2011年关停油炉,要求铜加工企业一律改用电炉、天然气炉,并加装环保设施;2012年,电炉、天然气炉从287只关停至57只,进一步减耗提质。
店口镇事业综合服务中心主任 孟庆徐:规模企业借着改炉的契机,集中搬进了工业园区,家庭作坊则由自产自用的生产模式,转变为向规模企业购买原材料,实现了店口铜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2024年,店口镇位列“中国镇域高质量发展500强”第39位,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480亿元,同比增长6.5%。眼下,店口镇正以河道整治为笔、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为墨,统筹市政、道路、景观、文旅等项目,推进“传统工业镇”向“现代化产业新城”跃升。
作者: 编辑:邵正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