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沉醉绍兴:《千字文》

2025-10-10 09:41

来源:

王羲之天天练字,从不间断,几十年如一日。他临摩碑帖,专心致志,一定要把原书的精妙地方都显示出来。加上他自己的笔力遒媚劲健,因此临摩出来的字,往往都能超过前人。

有个书法家荀舆,曾经写过一张“狸骨治劳方”,笔力劲险。王羲之见着很喜爱,于是精心临摩。临摩出来的字,真是骨气风透,比原字更加娟秀。人们见了,竞相临摩,就称呼为“狸骨帖”,反而把荀舆的原字渐渐淡忘了。

有一年除夕,在蕺山故宅,合家团聚,王羲之十分高兴,不觉喝醉了酒。他说道:“张伯英临池学书,池水尽黑,这点我能学到。但他草书,一笔呵成,尽得神妙,这是我今天精力难能办到的呵。不过,伯英以草书冠于世,而我能书八体,心犹未足,还时时留意创新哩。”

说着,就叫王献之把他扶进书房里,拿起笔来,写了“万事吉祥如意”几个大字。写好后,手已拿不住笔,就醉倒了。

第二天,人们来看这几个大字,发觉每个字的点画,都很象龙爪。不觉叹道:“醉中王右军,仙笔藏龙爪”,真是神到之笔呵!”

人们就叫这种字体为“龙爪书”。于是成为我国书法上的一种新体。

这样,王羲之的书法,就在当时已经成为珍宝了,每书一字,都被人们珍藏起来。到梁朝的时候,梁武帝萧衍很喜爱王羲之的字,搜集到很多很多。叫人用一张一张方方正正的纸,一个一个地钩榻出来,一共选出一千个不同的字,让他的子孙练习。后来感到这样太杂乱无序了,就叫他的大臣周兴嗣把这一千个字,编纂成为四字一句,可以押韵上口的句子,成为《千字文》。周兴嗣辛劳苦缀,一夜编成。只是太耗尽心思了,到了第二天,满头黑发,都变白了。

王羲之的七世孙智永和尚,曾经亲笔临摩了八百本《千字文》,传播于世。凡是江南的一庙一寺,都保留过一本。这就是今天流传下来《千字文》的来由。

也有说是钟繇千字文,王羲之奉敕书。首句为“二仪日月,云露严霜”,与今天首句为“天地玄黄,宇宙洪荒”不同。智永和尚就因为写这《千字文》而负盛名。今天《千字文》是用粉腊纸拓的,流传于世。

作者: 编辑:夏沁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