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太空中的全球竞争

2025-10-09 16:59

来源:

天上一张网,地上万物联。

太空中的全球竞争,比我们想象的更为激烈。这是因为,地球近地轨道的空间资源并非取之不尽,而是非常有限的。国际通行规则是:“先申报、先使用”。谁先把卫星发射上去,谁就能优先占用轨道和频段资源。

据不完全统计,此刻,在我们头顶的这片广袤星空中,已有超1.5万颗卫星在轨运行。

这场“星辰大海”的竞赛,不只是国家实力的比拼,更是民营企业参与科技创新的新赛道。

美国上世纪90年代开展商业航天探索。中国商业航天起步则要追溯到2014年,国务院首次发文,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建设,正式揭开了中国商业航天发展的序幕。

中国起步稍晚,但正全力追赶。在商业航天领域,国企、民企、混合所有制企业等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除了时空道宇的“吉利星座”,还有中国星网的“GW星座”、垣信卫星的“千帆星座”、国电高科的“天启星座”、长光卫星的“吉林一号”等都在加速发射卫星,在通信、导航、遥感等领域深入布局。

而在浙江,卫星互联网产业正迎来迅猛发展。

今年1月,浙江省首颗海洋卫星“蓝碳一号”成功发射,聚焦海洋环境监测、岛礁遥感研究与海洋经济发展等关键领域。

这一成果背后是一支由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国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时空道宇共同组成的“创新联合体”。这充分体现了浙江在商业航天领域已汇聚了高校、科研院所、新型研发机构和商业航天企业等多元主体,形成了协同创新、共同发展的良好格局。

近年来,浙江省、市、县三级政府陆续出台政策,积极鼓励、支持和引导民间资本参与航空航天事业发展,已在多个领域形成较强的产业配套能力。就在不久前,浙江新能源汽车产业基金宣布投入20亿元,专项用于时空道宇全球总部项目建设及其吉利星座的全球业务拓展。

中国商业航天的一小步,更是普通人连接世界的一大步。

对于大众而言,日益密集的“天网”将最终带来一个全新的未来——无论身处深山、远洋还是荒漠,都能实现随时随地联网;无论是驾车出行、农业耕作还是应急救援,都将获得来自太空的技术支撑。

(内容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 编辑:谢媛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