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节期间,浙江三瑞香雪控股集团的生产车间依旧繁忙。数控机床高速运转,机械臂精准抓取,精加工完成的汽车电池包连接件沿传送带滑入漆塑盒,工人们正加紧完成一批发往德国的铜母线零部件订单。
这条全自动生产线,是企业从传统制造迈向高端智造的生动缩影。“我们将传统CNC(计算机数据控制)加工升级为机器人配合转台的机械化产线,单件生产时间从80秒压缩至8秒,这项技术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公司新能源汽车板块副总经理陈椋椋介绍。作为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系统的“电力主动脉”,铜母线的性能直接关系到车辆的续航与快充能力,而三瑞香雪的技术突破,正切中这一行业痛点。
转型的背后,是一场精准的战略抉择。这家成立于2012年、起初专注于空调制造的企业,在2018年毅然切换赛道,进军新能源汽车配件领域。如今,三瑞香雪已发展为集科研、生产、经营于一体的专业化企业,员工近900人。在我省全面推进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转型的浪潮中,这样的跨界突破,成为支撑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跃。
以科技创新破解行业瓶颈,是其突围的核心动能。面对国内铜母线重量大、载流量低、充电慢等短板,企业联合宁波材料供应商研发的冷挤压成型工艺属国内首创,实现了从分体式设计到一体成型的跨越,有效提高生产效率,保障产品的高质量与高稳定性。陈椋椋告诉记者,产品整体轻量化水平比国外某知名企业提升15%,加工效率较竞争对手提高了110%,充分展现“浙江智造”的竞争力。
技术优势正快速转化为市场胜势。“今年1至8月,我们已生产689万件产品,全年订单预计突破1000万件。”该公司新能源汽车板块总经理张磊表示。目前,企业已与吉利、奇瑞等整车制造企业,以及瑞浦兰钧等电池厂商建立稳定合作,2024年国内市场占有率达11.5%,营收突破1.17亿元。
(内容来源:绍兴日报)
作者: 编辑:谢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