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绍兴第二医院体重管理中心来了一名特殊的病人,篮球运动员许同学,年仅15岁的他BMI指数却达到了惊人的43.45。
据了解,许同学因肥胖导致血糖、血脂异常,在省级医院住院治疗,药物控制后病情缓解出院,出院诊断:2型糖尿病、高血脂、脂肪肝伴肝功能异常。
经绍兴第二医院体重管理中心的生活方式评估后发现:许同学虽然每天高强度运动训练时间超过7小时,但饮食结构主食偏多且量大、嗜好高脂肪肉类,不吃蔬菜,日常饮料代替开水饮用,这才导致肥胖。并且因高强度运动,许同学四肢肌肉健硕,但腹部脂肪堆积明显,是典型的腹型肥胖。
为了助力篮球少年重返健康,体重管理中心团队为其制定了个性化方案:首先调整饮食中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配比,主食选择低GI谷类或薯类等,增加优质蛋白质比率,告知优选蛋白质种类。同时根据许同学训练时间个性化调整三餐摄入量,制定加餐原则及加餐种类,整体兼顾体重控制也不盲目减少摄入量,根据患者饥饿感随时进行方案调整,防治胰岛素等药物治疗过程中的低血糖现象。
两周体重管理后,许同学餐前餐后血糖回归正常,便进行停胰岛素治疗。一个月后,他的肝功能指标恢复正常,虽然体重下降仅2.5公斤,但腰围下降9.5厘米,内脏脂肪面积减少了超过40平方厘米,骨骼肌增加5.2公斤。
绍兴第二医院体重管理中心营养体脂减重门诊陈烨君老师提醒:内脏脂肪如同一个“内分泌器官”,会主动分泌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影响胰岛素、瘦素、脂联素等关键代谢激素的敏感性和分泌,直接或间接破坏人体的代谢平衡,内脏脂肪超标的人群中,约60%-80%存在血脂异常(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增高),脂肪肝的患病率更是高达50%以上,是冠心病和2型糖尿病及相关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
日常生活中要格外关注自己的内脏脂肪指标,尤其是下面四类人群:长期工作压力大、作息不规律;运动量大但饮食不科学;有代谢性疾病家族史和体重正常但腰围超标的人群(男性腰围≥90厘米,女性腰围≥85厘米)。
“体重管理不是紧盯着体重数据,更需要关注体脂率和内脏脂肪比率的变化,像许同学一样高强度运动,饮食与运动代谢仍旧不匹配,导致肥胖,虽体重下降数据显示并不明显,但我们更关注内脏脂肪比率对慢性病的影响。”陈烨君说。
(内容来源:柯桥日报)
作者: 编辑:尉立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