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临近,浙江省诸暨市大唐街道组织在当地务工生活的20多个民族的200多名“新大唐人”共度中秋、共享佳节。
苗族、彝族的欢快舞蹈,汉族的吹拉弹唱,还有多民族合唱的《歌唱祖国》……日前,苗族、水族、畲族、彝族、朝鲜族等各民族群众身着民族盛装,和大唐当地群众轮番上台表演节目,提前度过了一个“民族味”十足的中秋佳节。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很多民族都有自己别具一格的中秋习俗,如苗族的“闹月”、土族的“打月”、蒙古族的“追月”。来自贵州的布依族群众罗定香来诸暨已经超过20年,全家6口都在大唐袜业企业工作。在现场,她和同样来自全国各地、聚在“国际袜都”的各民族同胞相谈甚欢。

“感谢对我们布依族的热情招待,就像在我们自己家乡一样,感觉很温馨。”罗定香说。同样来自贵州的水族同胞石晓青表示:“看到了自己民族的舞蹈,就像家的感觉,给了我一个难忘的中秋。”
据了解,大唐街道有外来人员近10万人,其中有2万余人是少数民族,这些“新大唐人”在袜业产业发展、社区文化交流等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涌现出了雍平社区“老乡反诈团”、“苗家歌舞团”等先进典型。

为办好本次多民族中秋联谊活动,大唐街道“织心人”志愿服务队、雍平社区等设置场地,营造“民族一家亲”的氛围,相关负责人表示,在传统节日组织各民族群众聚在一起共度佳节,拉近感情加深亲情,能够让大家在融入、融合、融洽中共建和谐社区之家。“来自20多个民族的同胞们一起参加活动,既有利于文化的对接交流,也能够让我们的‘新大唐人’进一步融入大唐,增强归属感。”诸暨市大唐街道雍平社区党支部书记周磊说。
作者: 编辑:夏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