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一生为扇痴记者

2025-10-05 19:55

来源:

A

从一根竹到一片扇骨,要经历80道关

“现在回想起来,我这大半辈子都在和扇子打交道。”谈及自己与扇子之间的渊源,谭兴法感慨不已。

1959年,谭兴法出生在一个制扇之家,父母亲都是扇厂工人,他的心里早早就种下了一颗“制扇”的种子。上世纪70年代,在父母亲的帮助下,他成为了一名制扇学徒。

“做扇子看起来简单,学起来却并不容易,从一根竹子开始,历经切片、打磨、钻眼、接梢、糊面等几十道工序,才能做成一把扇子,且每道工序环环相扣,错一道便很难补救。”谭兴法说,其中,最难的环节还得数钻眼和接梢,需要制扇工人付出极大的耐心,稍有不慎钻眼钻歪,就无法串联扇骨,接梢不直则会影响扇子美感。即便是出生在制扇之家,谭兴法也花了3年时间才出师。

1981年,22岁的谭兴法凭借精湛的手艺进入著名的绍兴王星记扇厂工作,这也是他第一次见到被誉为“中国传统黑纸扇珍品”的全棕扇。“与普通毛竹扇相比,全棕扇质地坚硬,使用年限更久,制作工艺也更精细。”谭兴法介绍,他初见后就被这精美的黑纸扇吸引,立刻申请参与制作。

全棕扇的灵魂在扇骨,扇骨的关键在棕竹,仅从一根棕竹到成型扇骨就要经历80道“关卡”。谭兴法沉下心,从头开始钻研,将每一片竹子都切到厚薄一致,用细砂纸小心打磨竹面,直到扇骨光滑如玉。在日复一日的磨炼中,谭兴法不仅成长为新一代手艺人,也锻炼出了超乎常人的耐心,让他无论遇到何事,都能沉得住气。

(内容来源:绍兴晚报)

作者: 编辑:张衎男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