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转变服务评价,从“单维观测”到“多维评价”

2025-10-04 17:21

来源: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明确要求加大职业培训、服务区域和行业的评价权重,将承担职业培训情况作为核定职业学校教师绩效的重要依据,并把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训结合作为健全职业学校评价的重点指标。构建科学合理的社会服务评价体系,对提升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功能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能让高职院校及时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与差距,不断提升自身的社会服务能力,更好实现社会服务价值的最大化。但在现有的评价体系中,有的观测点较少,难以全面、深入地反映高职院校社会服务的实际情况,无法涵盖社会服务的各个方面,容易导致评价结果的片面性;有的定性评价过多,缺乏具体的数据支撑和量化分析,难以进行横向比较和精准评估;有的侧重常规教育教学考核,对社会服务的双向赋能作用缺乏足够的认识;有的重过程、轻成效,对成果转化效果淡化或弱化,比如在评价教师技术服务情况时,往往只是简单描述教师参与了哪些技术服务项目,而没有对项目的难度、创新性、经济效益等进行量化评估,无法准确衡量教师技术服务的质量和贡献。

如何构建社会服务的多维评价机制,一要坚持统筹兼顾,把社会服务作为学校办学治校育人的重要内容,作为深化校院两级考核的硬性要求,加大教师横向科研项目评价和考核权重,科学合理地将考核结果与评优评先、职称晋升、薪资待遇、资源分配等挂钩,找到社会服务与教师个人发展的平衡点,推进产教研融合、校政企协同。二要突出社会认可,注重评价指标设置的社会性、实践性与可行性,高职院校应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应广泛听取行业专家、用人单位、教师及毕业生等多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使评价指标能够反映社会对高职院校社会服务的实际需求和期望,促进高职院校与社会的紧密结合。指标内容兼顾定性和定量,定性指标可对社会服务的一些难以量化的方面进行描述性评价,如服务的社会影响力、社会认可度等,定量指标则通过具体的数据对社会服务的成果进行量化评估,如培训人数、技术成果转化数量等,使评价结果既有质的分析,又有量的支撑,便于实际操作和比较分析。三要注重成果转化,建立科研成果与政企需求的双向对接平台,如金华职业技术大学通过知识产权路演基地实现技术供需精准匹配,有效打通从技术研发到产业应用的“最后一公里”,实现社会服务价值的最大化。

(内容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 编辑:谢媛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