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开展社会服务没有可套用的固定模式,也没有一成不变的服务方式,唯有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特色、资源禀赋,深化产学结合、产教融合,针对地方、行业需求逐步从单一服务向综合方案提供转变,实现从“单点供应”到“菜单式”供给的转变,有效促进地方“出题”学校“出方案”的良性互动,成为综合方案的一站式提供者。
一是要精准把握社会需求,通过深入走访调研,加强高职院校与政府、企业之间的深度互动,及时精准了解政企需求,全面掌握区域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产业现状,做到有的放矢。如浙江旅游职业学院通过深入山区海岛县开展行业调研,系统提出党建领富、人才强富、产业创富、就业增富、智业聚富、文化润富等“六大行动”,推动乡村从“旅游美”迈向“共富美”。
二是要积极创新合作模式,特别是通过打造县域特色产业学院,提升校企、校地、校协合作平台能级,协同开展技术攻关、产品开发和业态研究,构建能提供新知识、新理论、新技能和综合解决方案的智库平台和服务团队,如温州职业技术学院瑞立产业学院、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慈溪智能家电产业学院、杭州职业技术学院独山港新材料产业学院等。
三是要注重构建产教研平台,以服务企业技术革新和技术改造为切入点,不断提升学校研发中心、协同创新中心等产教研平台能级,构建“国家级—省级—校级”科研平台体系,加强与区域主导产业和行业企业、研究机构合作,共同建立研发中心、技术服务平台等,将高职院校专业优势、技术优势与产业需求紧密对接,丰富拓展“多元配送”的服务路径。
(内容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 编辑:谢媛
